細分領域全球市佔率第二 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率近20% 新恆匯上市進程或加速

在資本市場的浪潮中,每一次IPO審覈,都如同一場嚴苛的“大考”。

進入2025年,有跡象顯示IPO批文的速度有明顯提升。3月11日晚間,深交所官網信息顯示,新恆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恆匯”或“公司”)已於當日正式向證監會提交註冊申請並獲得受理,向IPO發行上市前最後一道關卡衝擊。

新恆匯成立於2017年12月,是國內領先的集芯片封裝電路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封裝測試服務於一體的集成電路企業,主要業務包括智能卡業務、蝕刻引線框架業務以及物聯網eSIM(嵌入式SIM)芯片封測業務,是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

近年來,伴隨人工智能、雲計算、自動駕駛等新應用的快速崛起,全球高端芯片產品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分析認爲,下游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寬,給新恆匯主營業務的市場前景帶來了更多的想象,也會推動公司朝着全球集成電路封裝材料領域領軍企業目標發力。

細分領域龍頭業績持續向好

近期IPO發審市場的一個變化引發了各方關注。

2025年以來,提交註冊的IPO企業共有9家,4家企業在提交註冊後10天內就迅速斬獲IPO批文,審覈速度進一步加快。這一變化,也令業界紛紛猜測,是否會給予已過會未註冊企業的信心,加快上市進程。

猜測名單中,新恆匯則是頗受關注的一家公司。集成電路行業是近年來資本頗爲看好的賽道,高成長性則是其被各方樂道的關鍵。集芯片封裝電路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封裝測試服務於一體的集成電路企業新恆匯,在這一指標上則很有話語權。

公司披露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新恆匯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5.48億元、6.83億元、7.67億元,最近三年的複合增長率爲18.28%;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8172萬元、10395萬元、14855萬元,增長迅速。

招股書顯示,新恆匯電子的主要業務包括智能卡業務、蝕刻引線框架業務以及物聯網eSIM芯片封測業務。

具體而言,在智能卡業務領域,公司是國內目前唯一生產柔性引線框架的企業,應用自主開發的核心技術,採用集柔性引線框架生產和封測服務於一體的經營模式,產品廣泛應用於通訊、金融、交通、身份識別等智能卡領域,其中柔性引線框架產品全球市場佔有率約爲30%,位居全球第二。

蝕刻引線框架業務領域,目前國內自給率較低,國產替代的市場空間大。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卷式激光直寫曝光(LDI)、卷式連續蝕刻及高精準選擇性電鍍等核心技術,產品已經批量供貨,產品與技術處於國內領先。

eSIM是物聯網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未來的大勢所趨。公司藉助自身在傳統SIM卡封裝市場上的優勢,推出了物聯網QFN/DFN封裝、MP2封裝等新產品或服務,客戶包括紫光同芯、中電華大等芯片設計廠商及中移物聯等物聯網廠商,滿足了下游物聯網客戶的需求,已逐漸成爲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2021年新恆匯各主營業務的毛利率也在逐年上升,且在2022年、2023年依舊能保持穩定。以2019年—2021年的數據爲例,柔性引線框架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爲40.28%、46.14%、48.40%,智能卡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爲33.14%、27.22%、36.40%。

高且穩定的毛利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司技術實力的體現。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新恆匯擁有已授權發明專利32項,其中智能卡業務領域的發明專利26項,蝕刻引線框架業務領域的發明專利6項。

據瞭解,新恆匯擁有掌握的核心技術包括:在金屬材料表面進行高精度圖案刻畫的技術、金屬表面處理相關的核心技術以及其他核心技術等。

比如其擁有的金屬材料表面進行高精度圖案刻畫的核心技術,就可以實現在百米長的銅箔上成卷式連續生產,同時圖案刻畫精度控制在20微米級,保證連續生產中的速度與對位控制精度,避免出現大批量產品因曝光不足或者過度曝光、蝕刻不足或者過度蝕刻等問題導致的精細電路出現偏移、變形、斷線或粘連等問題。

而在蝕刻引線框架領域,新恆匯擁有“卷式無掩膜激光直寫曝光(LDI)技術”,不僅省卻了委外加工掩膜版加工的過程,降低掩膜版成本的同時縮短出貨時間,還避免了保存與頻繁更換掩膜版時對掩膜版的滑磨傷,提高效率的同時還減少了瑕疵品。

智能卡使用範圍無限拓展發力鎖定蝕刻引線框架新增長點

2021年—2023年,新恆匯的電子智能卡業務實現的銷售收入分別爲4.12億元、5.62億元、5.83億元,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爲77.44%、84.45%、78.35%。

具體來說,新恆匯的智能卡業務包括柔性引線框架、智能卡模塊、封測服務。其中,柔性引線框架行業進入壁壘較高,全球具備大批量穩定供貨的生產廠家主要有3家,包括法國Linxens、新恆匯及韓國LG Innotek,新恆匯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公開資料顯示,智能卡主要包括金融銀行卡、手機SIM卡、安全證照卡、行業應用卡等,據歐洲智能卡協會(Eurosmart)和美國ABI research發佈的報告顯示,智能卡行業連續多年來的出貨量維持在95億張左右,且仍在持續增長。

有業內人士表示,電子證照普及化並未衝擊物理證照的更新率和補辦率,相反還刺激了新的需求。比如在現金支付時代,很多老人與小孩往往都沒有銀行卡,而更願意現金支付,但在移動手機支付浪潮下,這些老人和小孩也需要辦理銀行卡纔可以使用手機支付,這進一步刺激了智能卡市場需求空間。

此外,除了銀行卡、手機SIM卡傳統應用場景外,智能卡的應用領域還拓寬到所有需要遠程聯網的智能終端,比如智能門鎖、智能電錶水錶氣表、共享單車、平安城市攝像頭、電梯電子廣告屏等等,都需要安裝一個無線聯網的SIM卡或者嵌入式ESIM。

而放眼全球市場,在經濟相對落後及人口衆多的國家,銀行卡和手機卡還在普及。在歐洲等使用銀行卡比較多的國家,銀行卡正在從傳統的磁條卡向芯片卡轉換,顯然,這對新恆匯等行業頭部企業而言,意味着更多的機會。

此外,2021年-2023年,公司的蝕刻引線框架板塊的收入分別爲9241萬元、7741萬元和1.27億元,營收佔比約17%,爲第二大收入來源。針對該業務板塊,新恆匯也有意進一步做大做強,拓展更多的業績增長點。

據招股書,此次IPO公司擬募集資金5.19億元,其中4.56億元用於募投項目高密度QFN/DFN封裝材料產業化項目,達產後,每年將新增5000萬條產能。

事實上,對新恆匯而言,該募投項目也是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基礎動能。從市場規模來看,據QYResearch預計,2029年全球引線框架市場規模將達到352億元,且國產化替代空間廣闊,而新恆匯兼具手握核心技術、擁有較強的規模成本等優勢,產能佈局宜早不宜遲。

可以預測的是,隨着公司未來成功上市,募投項目順利投入,在覈心優勢加持下,公司的市場份額也會進一步得到提升。而據披露,新恆匯已確定了在蝕刻引線框架領域“做到10%全球市場份額”的未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