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迴歸常態,增長與挑戰並存
作者 | 劉寶丹
編輯 | 黃昱
當全球旅遊業在強勁的復甦態勢中尋找新座標時,攜程用實際行動畫出了上揚曲線。
2月25日,攜程公佈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去年第四季度,攜程實現收入127億元,全年收入533億元,增速均在20%以上。雖然相較於疫情恢復後的翻倍式增長顯著下降,但這也意味着,公司經營開始迴歸常態。
去年第四季度,攜程實現淨利潤22億元,同比增長69%,去年全年實現淨利潤172億元,同比增長72%,規模創下近年來新高;去年四季度Non-GAAP淨利潤爲30億元,同比增長11%,全年180億元,同比增長38%。
花旗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攜程四季度收入超出預期,利潤表現也大致符合預期,花旗對攜程美股目標價爲78美元,評級買入。
穩健業績背後,攜程在住宿預訂、交通票務、旅遊度假和商旅管理方面均實現增長,尤其是高利潤的住宿預訂業務貢獻了四成收入。
具體業務來看,四季度,攜程住宿預訂營業收入爲52億元,同比增長33%;交通票務營業收入爲48 億元,同比增長16%;旅遊度假業務營業收入爲8 .7億元,同比增長24%;商旅管理業務營業收入爲7.02億元,同比增長11%。
攜程的業務增長主要來自國內和國內兩個市場。面對深耕多年的國內市場,攜程重點圍繞“銀髮一代”和年輕人,進一步挖掘細分領域;國際市場方面,攜程目前正處於拓展當中。
2024年初,攜程推出了“老友俱樂部”計劃,以滿足50歲及以上旅行者的需求。目前,該計劃提供50多個熱門目的地,旅遊產品高達7000多種。華爾街見聞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這部分銀髮人羣佔攜程用戶羣的10%,購買力比平均水平高出30%。
攜程管理層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將有超過1億活躍且健康的老年人,對旅遊市場來說,這會是令人興奮的市場機遇,老年旅遊市場價值有望超過1萬億元。
年輕人對現場音樂會、音樂節、展覽和體育賽事等體驗的需求不斷增長。爲此,攜程推出了“娛樂+旅遊”產品,以滿足年輕人的旅遊需求。
相對於國內市場,國際市場是一片有待挖掘的黃金地。對攜程來說,國際化儼然成爲公司業績增長的引擎。
免籤“朋友圈”持續擴容,疊加最新施行的“240小時”過境免籤等政策,使得國際遊客數量大幅激增。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各口岸免簽入境外國人2011.5萬人次,同比上升112.3%。
受益於此,去年第四季度,攜程入境旅遊預訂同比增長超過100%。據攜程管理層透露,春節假期期間,攜程入境遊保持了三位數的增長。
同時,去年第四季度,攜程出境酒店和機票預訂已全面超過2019年疫情前同期的120%水平,公司國際OTA平臺酒店和機票預訂同比增長超過70%。
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樑建章在電話會上透露,公司國際業務持續強勁增長,第四季度佔集團收入的14%,2024年全年佔比10%。
此外,攜程近年來持續加碼AI,在業務運營中部署AI,並通過一系列人工智能工具讓旅行規劃更加便攜和個性化,以此提高用戶體驗,提升運營效率,緩解成本壓力。
展望未來,攜程的重點仍是大力拓展國際化增量,並重點提升對“銀髮一代”的服務力度。
在電話會上,攜程集團CEO孫潔表示,2025年攜程將重點投入入境遊數字基建和適老化服務升級,並計劃新增200個國際版自助售票點。
攜程管理層表示,在接下來的三到五年裡,公司將大力投資,進一步爲全球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和全面的產品。“亞洲市場與中國市場相比,規模大約是中國市場的150%,潛力巨大。”
當然,攜程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小覷。
旅遊是重度服務行業,國際業務拓展不僅是產品本身,還包括軟性服務,出境旅遊也可能會面臨天氣、安全等突發事件,這對平臺的服務細節和響應速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本地化運營成本較高。
旅遊市場同樣競爭激烈。在國內,攜程利潤最高的住宿業務面臨直銷壓力,美團、飛豬、字節等都在搶佔旅遊市場份額。國際市場,攜程還面臨Booking、Airbnb、Expedia等國際對手的競爭壓力。
目前,攜程國際佈局的重點是東南亞,該市場處於快速增長期。方正證券分析師李珍妮預計,Trip.com未來3-5年可能實現盈虧平衡。該機構提醒,海外OTA巨頭及本地品牌與公司存在直接競爭,若業務拓展或盈利不及預期,則可能給公司整體利潤帶來負面影響。
財報日當天,攜程港股跌了11.92%,美股跌了11.38%。野村發佈研報稱,攜程公佈業績後股價受壓,管理層給予今年的業績指引遜於預期,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營運毛利率指引爲約28%,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28.5%。
早在2019年,樑建章就提出G2戰略,要在五年成爲全球最大的國際旅遊企業。如今,隨着疫情徹底結束,攜程也全速推進全球化戰略。這一次,樑建章能否帶着攜程打響這場全球化之戰,新的戰役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