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內陸乾旱區高水效農業技術推進會舉行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馮寶強
近日,由中國農業大學與甘肅省農科院聯合主辦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西北內陸乾旱區多水源配置與高水效農業關鍵技術”項目推進會在張掖市、武威市舉行。項目所集成的小麥、玉米和棉花控水抑鹽提質產能提升綜合技術模式,已在河西走廊等示範區推廣應用,小麥、玉米和棉花的產量分別提高了11.65%、15.29%和18.86%,並提高了節水效率。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西北內陸乾旱區多水源配置與高水效農業關鍵技術”項目,是針對西北內陸乾旱區淡水資源匱乏的現狀,聚焦旱區農業水效率多要素協同提升這一關鍵科學問題,旨在達成節水、減肥、控鹽、提質以及產能提升的目標。項目組在甘肅農墾集團張掖農場、永昌縣東寨鎮和民勤縣蘇武鎮建立了3個千畝綜合技術示範基地,經過兩年多的技術攻關與產品研發,項目成功構建了針對小麥、玉米、棉花的作物控水抑鹽提質產能提升綜合技術模式,集成了區域水資源優化配置、鹹水資源高效利用、作物水效率多要素協同提升、“天—空—地”一體化高水效農業智能管控等理論、技術與系統。
此次推進會上,由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紹忠教授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教授專家組成的項目指導組,實地考察了省農科院張掖節水農業試驗站和中國農業大學石羊河實驗站,檢查了項目圍繞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開展的“水肥鹽調控”“耗水規律”等田間試驗。示範區內作物長勢良好,成效顯著,獲得了指導組專家的肯定。與會專家就品種篩選、水肥方案優化及智能設備配套等關鍵問題深入交流,在實施進度、創新點凝練、落地實效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