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風波效應 中推預製菜國標 生產成本估增3成

中國國家衛健委主導的「預製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通過審查,明定餐廳使用預製菜須標示。圖爲湖南生產預製菜工廠,工作人員在處理食材。(新華社)

錘子科技創辦人羅永浩近日指控知名高檔連鎖餐廳「西貝」使用預製菜,引來西貝強力反擊,也引發社會關注預製菜的安全標準及規範等問題。據報導,國家衛健委主導的「預製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已通過審查,即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被稱爲預製菜「國標」的草案中,明定餐廳必須標示是否以及如何使用預製菜等。餐飲業界認爲「國標」對「防腐劑禁令+冷鏈升級」的預製菜要求,將推高多達三成生產成本。

羅永浩10日在微博發文稱他與同事在西貝用餐時發現「幾乎全是預製菜,價格昂貴」、「太噁心」,呼籲儘早推動立法強制餐館標示預製菜,隨即遭到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反擊,強調西貝沒有任何一道預製菜,揚言對羅永浩提告。相關話題已多日霸榜社交平臺熱搜。

就在雙方砲火四射之際,第一財經昨報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導的「預製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已通過審查,即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一位參與起草的專家表示,草案對預製菜的分類、原料、加工工藝、貯存運輸及檢驗方法作出統一規定,並首次提出「不添加防腐劑」等強制性指標,該標準主要是規定定義和食品安全指標要求。

該專家表示,與現行141項團體、地方標準相比,國標條款更聚焦「安全底線」,爲監管執法提供直接依據。目前只有部分地方或民間團體發佈預製菜標準。例如預製菜產值第一大省廣東,已出臺8項省級地方標準,其中一項就是要求在產品名稱上必須標示「預製菜」。

不過報導也指出,預製菜標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出臺,不僅將使餐飲門店對預製菜的使用情況迎來重大變革,也勢必對野蠻生長的行業進行洗牌,成本上漲或成洗牌誘因。據業內人士估計,預製菜有望加強對「防腐劑禁令+冷鏈升級」兩項要求,預計推高成本15%到30%。中小工廠若無法承擔改造費用,或將在國標生效後兩年內被併購或退出,而頭部品牌有望通過規模效應進一步擴大市佔率。

報導稱,預製菜國標的到來,不僅能給生產企業畫出安全「紅線」,也將倒逼餐飲業告別「模糊營銷」,使行業加速進入品質與品牌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官媒新華社昨也發聲指出,「預製菜」話題備受關注背後,是消費者對於知情權的關切以及對提高餐飲質量的訴求。最令消費者難以接受的,是部分商家打着現做現炒的幌子,卻是「微波爐廚房」,以預製代替現做,卻按照現做現炒的價格收取費用,侵害消費者權益。 餐飲從業者們在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之餘,也應該思考,「預製菜」如何更好輔助行業發展,成爲令人安心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