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AI創新成果亮相,海爾生物醫療引領醫療生態數智升級
文/楊燕
在第91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上,海爾生物以“AI在海爾 因AI盈康”爲主題,重磅發佈《中國生物樣本庫行業創新發展白皮書》,並推出搭載AI技術的第四代生物樣本庫“生命方舟”、恆昀溫溼雙控醫用冷藏箱等創新成果,全面展示其在AI技術驅動下的醫療生態新圖景。
公司還正式發佈了新一代的“AI+大模型應用”全面戰略,彰顯其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數智化領導力。
作爲盈康一生旗下企業,海爾生物通過“AI+大模型應用”戰略,全面賦能生命科學與醫療創新場景,標誌着其從硬件製造商向數智化場景方案服務商轉型的加速推進。
聚焦場景落地:AI技術重塑醫療效率與安全
依託AI大模型與垂直場景數據的深度融合,海爾生物在多個醫療場景實現突破。
在智慧樣本庫領域,新一代“生命方舟”搭載魁鬥AI自決策模型,可在應急情況下自動轉移樣本並更新信息,結合AI視覺識別與機械臂協同技術,實現樣本精準存取;在智慧醫院場景中,細胞毒性藥物全自動配液工作站通過AI技術規避人工操作風險,提升用藥安全。
在智慧疫苗接種場景中,基於DeepSeek大模型的疫苗預約系統已接入國內多地接種點,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個性化接種方案推薦;智慧血液管理方案則通過智能離心、精準分離等技術,實現血液“採-儲-配-用”全鏈路數字化管理。
2024年財報顯示,海爾生物過去一年研發投入達3.06億元,佔營收比重13.41%,場景方案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50%,佔國內收入比重突破三分之一。
“AI的價值不在於技術炫技,而在於解決真實場景中的痛點。”在筆者詢問時,海爾生物研發總經理顧向煒以智慧疫苗接種場景爲例闡釋,“我們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疫苗預約系統,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快速理解用戶個性化需求,推薦最優接種方案。這種場景化AI應用,不僅提升了基層公衛機構的服務效率,更讓偏遠地區的患者也能享受精準醫療。”
爲加速“AI+大模型應用”創新,海爾生物已佈局“1+3”平臺。1即“盈康一生AI+大腦”,3即AI(人工智能)、Automation(自動化)、IOT(物聯網)3個平臺。在“1+3”平臺支持下,海爾生物以AI重新定義方案,實現“AI+產品”“AI+場景”“AI+服務”的全方位融合創新。
盈康大腦的本質是生物醫療行業垂直領域的大模型,它不僅是技術底座,更是連接設備與場景的‘神經中樞’。顧向煒以“生命方舟”爲例闡釋稱,海爾生物通過魁鬥AI自決策模型、AI視覺識別與低溫傳動控制三大核心技術,確保樣本在突發情況下自動轉移、精準存取,同時保障深低溫環境設備穩定運行。這些技術突破的本質是依託生態數據的高效協同,而非單一個例的孤立創新。
顧向煒強調,AI的應用並非單純的功能疊加,而是通過智能體技術重構“產品-場景-服務”的價值鏈條,推動方案從“功能型”向“數智型”代際跨越。
重塑生態共建:從技術領先到標準引領
自打破國外壟斷、突破超低溫核心技術以來,海爾生物一直致力於以高端技術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並以技術創新驅動行業標準體系建設。
自2006年至今,海爾生物已連續三次牽頭制定或修訂《低溫保存箱》國家標準,並主導制定《自動化低溫生物樣本庫》標準,爲行業的升級發展提供依據。不僅如此,海爾生物醫療還作爲唯一國內參與企業主導首個IEC醫用低溫保存箱國際標準項目推進,推動中國標準走向世界。
此次在CMEF現場,海爾生物醫療正以全面擁抱AI,開放生態的全新態度加速AI技術普惠化。
對於醫療AI的未來方向,顧向煒強調“垂直場景與數據安全並重”:“我們堅持‘垂直通用模型+私有化部署’的混合架構,既利用行業共性數據訓練基礎模型,又通過本地化微調適配機構個性化需求。例如疫苗調度模型中,原始數據仍由衛健委管控,僅提取特徵優化算法,既解決資源錯配痛點,又嚴守隱私底線。”
在其看來,海爾生物醫療通過“自研、共研、併購、孵化”模式,構建產學研創新聯合體,並藉助“海醫匯”平臺鏈接全球資源。其恆昀溫溼雙控醫用冷藏箱獲國內首張“溼度控制認證”,推動行業從單一控溫邁向溫溼雙控新標準。
海爾生物醫療在CMEF上的全面AI戰略發佈,不僅是對“全員、全面、全流程”AI元年願景的落地實踐,更是以生態協同驅動行業變革的範例。
未來,海爾生物醫療將以AI技術爲紐帶,連接科研機構、醫療機構與終端用戶,構建開放創新的全球化生態,爲人類健康事業注入數智化新動能。
正如顧向煒所言:“我們的目標不是打造AI產品,而是通過AI讓醫療生態更懂人。”(資訊)
編輯: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