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憲質疑韌性預算媒宣費近億 政院:讓民衆瞭解政策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今(16日)質疑,「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中的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經費高達近1億,這跟對美關稅或國際局勢險峻有何關聯?對此,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政府推出政策本來就應該讓國民瞭解,讓需要的民衆能夠使用,相信立法院也會支持讓更多需要的人瞭解政府政策及相關照顧方案。
吳宗憲提到,近期很快就要審查「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此次預算高達5500億,按照預算案總說明,是針對對美關稅的改變及國際政經情勢嚴峻,所以要強化國土韌性的各項投資。
但吳宗憲說,細看預算會覺得越來越怪。先以最簡單的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經費來看,總經費高達快1億,使用部會及金額分別爲財政部1350萬、經濟部788萬、勞動部4000萬、衛生福利部3253萬4000元。
吳宗憲質疑,勞工失業、減班政策平常都已在宣導,且獨居老人的照顧服務宣傳是否要動用3000多萬?這些跟對美關稅或國際局勢險峻有何關聯?真正需要補助廠商到海外宣傳僅有200萬,也難怪地方政府急着需要修財劃法,中央再怎麼有錢,這樣花誰受得了。
李慧芝說,特別預算與年度預算不論是法規或是程序,兩者並不相同,以韌性特別預算而言,執行期是2年9個多月,費用也是分期編列,無法理解爲何與財劃法連結;財劃法的問題在於公式錯誤以及水平分配不公平,並削弱中央均衡地方發展的能力。
李慧芝指出,政府推出政策本來就應該讓國民瞭解,讓需要的民衆能夠使用,例如普發現金政策尤其需要防詐騙反詐宣傳。衛福部的「加強照顧弱勢族羣及提供關懷服務」,獨居老人通常在偏鄉或資訊有落差,宣傳方式更需要全盤規劃,例如專人訪視宣導等等,相信立法院也會支持讓更多需要的人瞭解政府政策及相關照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