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市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212萬餘畝
7月2日,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永新村的千畝紅薯基地高效節水灌溉區,綠油油的莊稼在微風中搖曳生姿。“一年到頭跟土地打交道,現在有了這些高科技設備,種地變得輕鬆又高效。”永新村黨支部書記王浩指着田間地頭的現代化設施說。該村構建“投、建、管、服”一體化運營模式,建立“租金保底+打工收入”的聯農機制,實現了企業、合作社、農戶三贏。
吳忠全域推廣滴灌帶高效節水技術,農田解渴方式從粗放“漫灌”轉向智慧“精喂”,不僅讓每一滴水物盡其用,更直接提升了作物產量與品質。“滴灌技術的推廣重點支持瓜菜、飼草、葡萄、枸杞等特色產業發展,減少病蟲害,提升作物產量和品質,畝均增產50公斤至100公斤,節約成本100元,增收300元。”吳忠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農田灌溉項目帶動了生產、加工、營銷、物流等配套產業發展,加快了一二三產業融合。各縣(區)依託農民用水協會開展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試點,推動農業全程託管和專業化服務,實現了市場化運營,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村民用水有問題直接找我,矛盾少了,效率高了!合作社直接將1122元的節水獎打到我的銀行卡里,大家種莊稼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灌水員馬學兵在高閘鎮朱渠村高效節灌片區巡護時說。利通區創新引入“水物業”模式,以鄉鎮爲單位成立農業灌溉服務合作社,聘請村民當灌水員,負責灌溉用水調度、水費收繳、渠道巡護等工作。去年,該區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6萬畝,目前高效節灌率達43%。
通過一系列農業建設項目的實施,吳忠市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改善,農田灌溉水利用係數從2020年的0.573提高到2024年的0.602,農田呈現出“田成方、林成網、渠砌護、溝相通、路相連、地平整”的良好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比例達68%,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212.46萬畝,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任務。(記者 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