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交接危機!長沙一小區新物業竟爲“重點監管”企業,1500萬服務費引業主質疑
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專注於分享物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最新動態。如果您對物業服務質量,物業管理制度、行業法規等話題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和學習,共同推動物業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期待您的加入!
新舊物業交接亂象頻發,社區治理如何破解信任危機?
“現在他們要進駐我們小區,這麼短的時間就決定了整個小區接下來4年1500萬物業服務費,847戶的選擇權,以及物業服務質量。”長沙某小區C區的一位業主無奈地說道。在小區中心花園旁,幾位業主正圍着一份簽名冊激烈討論,臉上寫滿焦慮。
近日,長沙某小區C區陷入了一場物業交接危機。現任物業朗詩物業宣佈將於7月31日提前撤離,而業委會選定的新物業——武漢嘉某物業管理公司,卻被業主發現是長沙市物業辦第二季度公佈的“重點監管”企業。
更讓業主們憂心忡忡的是,小區交付七八年來積累的問題已經堆積如山:大面積脫落的外牆瓷磚、頻繁故障的電梯、混亂的車位管理……在如此困境下,新物業的“帶病入場”無疑雪上加霜。
危機突現:新物業竟是“重點監管”對象
時間回到今年6月初,長沙某小區C區召開了第一次業主大會,就通過招標代理公司公開選聘新物業的方式徵集業主意見。當時業主們普遍期待着第二次業主大會將最終敲定新物業的人選。
然而業委會突然宣佈新物業的選聘已經敲定,這一決定讓許多業主措手不及。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業委會就決定了涉及未來四年1500萬元物業費、847戶業主權益的重大事項。
業主們調查發現,中標的武漢嘉某物業正處在長沙市物業管理的“重點監管”名單上。7月22日,有業主在紅網“百姓呼聲”欄目公開質疑:“武漢嘉某是物業紅黑榜重點監管對象,按理說物業重點監管對象都不具備資格入圍,現在卻成爲了此次中標的第一名。”該業主甚至懷疑招標過程存在“非法利益輸送”。
面對質疑,業委會解釋稱是通過招標代理公司進行的正規招標程序。但業主們的不滿情緒已在小區蔓延,他們自發徵集簽名,並提交給社區,表達對新物業的強烈擔憂。
歷史沉痾:一段不平靜的物業往事
長沙某小區C區的物業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形成。這個擁有1800多戶居民的小區,自2015年11月第一批交房以來就風波不斷。
2018年,業主代表曾向長沙市政府發出求助函,痛陳小區存在的六大問題:開發商未將自來水系統移交自來水公司導致“三天兩頭停水”;門禁系統從未交付使用;電梯每週都發生故障停運;外牆瓷磚成片脫落;延期交房和房產證延期交付不按合同賠償;物業公司服務差卻“霸道對待業主”。
業主們當時控訴:“物業公司近3年來,只知道收錢,不去好好思考爲小區做服務,反倒對未交費的業主以黑社會作風,欺壓威脅業主並斷水停電。”更令人震驚的是,開發商和物業公司曾多次阻撓成立業主大會和業委會。
2020年,小區地下車庫又爆發新矛盾。業主投訴開發商“沒賣出去的車位還不讓業主臨時停”,將未租未售車位裝地鎖進行管理。當時的回覆指出,小區車位與住宅配比僅爲1:0.5,供不應求導致管理混亂。
流程疑雲:更換程序是否合規?
隨着7月31日物業撤離日期的臨近,業主們對新物業選聘流程的質疑聲愈發強烈。從多個角度審視,此次更換物業的過程確實存在明顯瑕疵:
1. 決策透明度不足
業委會在第一次業主大會後迅速確定新物業,未按常規召開第二次業主大會進行最終表決。對涉及1500萬元的大額服務合同,如此倉促決策難言審慎。
2. 新物業資質存疑
選擇一家被物業主管部門列爲“重點監管”的企業,本身就存在巨大風險。業主們合理質疑:“重點監管對象爲何能入圍?”
3. 業主知情權保障不足
部分業主反映,在招標關鍵環節未能充分參與和知情,對中標企業的背景信息瞭解有限,直到結果公佈才發現問題。
對比長沙其他小區的物業更換流程,更凸顯此次操作的不足。今年5月,平西街道團結路社區在處理和美小區物業撤場時,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聯繫等方式逐戶徵求意見,在166戶常住居民中徵集到129戶(佔比77%)同意引進新物業後,才召開業主大會邀請新物業現場溝通。
會上,社區還創新性地商定“新物業先期提供半個月的免費服務,如業主認可再籤合同”的方案,充分尊重業主選擇權。
他山之石:長沙小區物業治理正反案例
在長沙,物業糾紛並非個例,但處理方式不同,結果也大相徑庭:
反面案例:長沙縣蝴某某小區新物業被指“除了好事什麼都做”,甚至被投訴在炎炎夏日鋸斷多戶業主自來水主水管。業主控訴社區“未經法定人數業主表決同意違法簽訂無效物業合同”。
雨花區卓越伊某苑公寓則因開發商違規更換物業導致停車費翻倍,業主權益受損。最終在街道介入下,才叫停物業合同簽訂。
正面典範: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芙蓉區湘湖街道的“25歲”新華某家園小區。2019年業委會換屆後,小區制定了五年規劃,建立“小區黨支部+業委會+業主代表大會+物業”多方聯動治理格局。
通過黨建引領小區治理,該小區實現了從“髒亂差”到“園林式小區”的華麗轉身,物業費收繳率高達98%,物業公司續簽投票通過率達97%。
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李森林道出關鍵:“小區治理的難點不是物,不是資金,而是人!”新華某小區通過建立“業委會—業主代表大會—業主大會三級決策機制”,推動小區運轉日漸平順。
破解之道:物業交接困局如何解?
長沙某小區C區面臨7月31日的物業撤離大限,如何避免小區陷入“失管”真空?結合多方經驗,建議可採取以下措施:
1. 社區緊急介入監督交接
社區已表示“將確保小區在‘新舊物業交接期’平穩過渡”,這爲化解危機提供了基礎。社區應組織業委會、業主代表、物業公司建立聯合交接小組,制定詳細交接方案。
2. 啓動新物業資質複覈程序
對業主質疑的中標物業公司“重點監管”問題,應由第三方機構進行獨立複覈評估。參考雨花區圭塘街道做法,必要時可要求“停止簽訂物業合同”,待問題澄清後再行決定。
3. 建立過渡期應急機制
借鑑和某小區經驗,可考慮引入“試用期”制度,讓新物業先提供短期服務,經業主評估滿意後再正式簽約。同時籌備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構建長效管理機制。
4. 強化信息公開與業主參與
立即公示完整招標文件、評標過程及中標企業詳細情況,召開業主答疑會,消除信息不對稱。重大決定必須經過充分討論和民主表決。
5. 探索多方協同治理模式
長遠來看,應學習新華某小區經驗,建立“黨建引領下多方聯動”的治理架構。只有真正讓業主成爲小區主人,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信任重建: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必答題
長沙某小區C區的物業危機,表面看是更換程序問題,實則暴露了社區治理中信任機制的缺失。當業主對業委會失去信任,對新物業缺乏信心,對社區管理能力存疑時,任何決策都會遭遇阻力。
在長沙新華聯小區的轉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信任重建的力量。該小區從“60萬物業費欠費、每日漏水量達500噸”的困境中崛起,關鍵在於讓業主從“不發聲、不參與、不交費”轉變爲“人人都是小區園林規劃師”,真正成爲社區主人。
社區治理現代化的核心要義,在於通過公開透明的程序讓各方訴求得到充分表達和尊重。在長沙某小區C區的物業交接中,只有迴歸程序正義,重建業主信任,才能找到破解危機的鑰匙。
7月31日將至,這個長沙小區的物業困局不僅關係847戶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成爲檢驗基層社區治理能力的一塊試金石。在社區、業委會和業主的共同努力下,這場危機或許能夠轉變爲推動小區治理邁向新階段的契機。
如果你認同本文觀點,請點贊、在看、轉發!
只有更多人關注,小區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關注我,瞭解更多的物業管理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