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費超過3年沒交,就不用交?律師暴行業潛規則:90%白送錢?
有人說,物業費如果超過3年不交,以後就不用交了,這是不是真的?
最近幾年,大家對物業費的關注越來越高。網上到處能看到有人抱怨“物業收錢不辦事”、“物業反客爲主”、“服務太差”等等……因爲對服務不滿意,很多業主幹脆不交物業費了。
一般物業在面對業主不交物業費,都會採取法律手段追討。很多業主沒經歷過這種事,一看被起訴就慌了,怕事情鬧大,最後往往選擇忍氣吞聲地把錢補上。
但網上有位律師朋友暴出行業潛規則:物業費只要超過三年沒有繳納,就不用再交了,90%業主都在白送錢。這是咋回事?
.01
物業費超過三年沒繳,就不用再交了?
律師說:最高法公佈最新案例,物業收費屬於“繼續性債務”,每期都是新的債務,都有自己獨立的三年訴訟時效。
因此,超過三年未繳納的訴訟費,物業公司必須證明存在時效中斷的情況,否則應認爲過了訴訟時效,喪失了勝訴權。
有一個案例:
2021年,上海某小區業主李女士被物業告了,說她2016年到2019年欠了2萬3的物業費。
面對2.3萬元的欠費賬單,李女士既憤怒又委屈。她回憶道:“那幾年小區垃圾成堆、電梯壞了兩個月沒人修,物業經理換了三任,投訴電話永遠打不通。”
更讓她不解的是:“物業明明從沒催繳過,憑什麼過了5年還能起訴我?”
庭審中,物業公司提交了蓋章的《物業服務合同》和費用明細表,但李女士拿出了一堆證據:50多張小區環境髒亂的照片、生鏽的消防栓、雜草叢生的綠化帶,還有鄰居們一起簽字的投訴書。她還發現,物業合同上簽名的是前業主,物業連她聯繫方式都沒更新。
最終法院判決:李女士只需支付2018年至2019年的物業費,且金額減免30%。理由是:物業公司無法證明在2016-2017年期間進行過有效催繳,超過3年訴訟時效;而業主提供的證據足以證明後期物業服務存在嚴重瑕疵。
.02
業主取勝的3個關鍵點
李女士的經歷並非個案,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顯示,超過40%業主通過質量舉證等,實現了物業費減免,
而且,這些成功案例中,都有一整套法律規則:
1. 訴訟時效三年
根據《民法典》第188條,物業費糾紛的訴訟時效爲3年,但起算點並非“繳費截止日”,而是物業公司最後一次有效催繳的日期。
例如:
①如果你2019年6月開始沒交費,但物業2020年1月才催你,那訴訟時效就是從2020年1月開始算三年。
②如果物業拿不出催費證據(如快遞單、短信記錄等),你可以主張“已過時效”,法院將駁回對應年份的繳費請求。
③有的物業公司可能僞造追繳記錄,如果業主發現物業造假,就可以當庭申請筆跡鑑定或通話記錄調取。
2. 證據收集完完善
業主要證明物業公司質價不符,就必須要有三類"鐵證":照片、證人、第三方報告缺一不可
①現場照片/視頻:拍下小區垃圾堆積、電梯故障、消防設施損壞等情況,注意照片要有時間水印。
②證人證明:最好能找到兩個以上鄰居願意出庭作證,或者提交聯名簽署的投訴書;
③專業報告:找機構檢測消防/安防系統是否達標(勝訴後費用可讓物業出)
記住:要證明物業公司的服務長期不達標,就必須要有提供充足的證明,如果證據充足的話,物業費最多能減掉50%。
3. 公共收益是殺手鐗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41條,小區電梯廣告、停車費、快遞櫃租金等公共收益必須單獨列賬,且每半年公示一次。若物業從未公示,業主可主張三項權利:
①向住建局投訴(物業最高可能被罰20萬)
②起訴要求物業返還這筆錢,可以用來抵扣物業費
③以此證明物業不誠信,要求減免費用
出去,杭州某小區,就是用這招追回了120多萬的公共收益。
.03
這幾件事千萬別做錯!
1、物業的電話/傳票一定要接!拒接電話或者不收傳票,法院就會判你輸,而且還要你多賠錢。
有業主就是因爲拒收法律文書,不僅被判全額繳費,還額外承擔了5000元違約金。
2、物業有錯,也別1分不交:
即使物業服務差,法院也不會允許你一分不交。通常會根據物業過錯的比例判決減免。比如上海一個案例中,業主因電梯受傷索賠8萬,但因爲自己也欠費,最終賠償金被抵扣60%。
3、物業公司經理的態度差,不是你停繳物業費的理由,法院只看服務事實!
4、超過時效≠自動免單:超過3年時效,不會導致物業公司喪失訴權,必須由業主當庭提出抗辯,如果不說,就等於放棄了。
南京一業主因不懂這個規則,最後超過時效期的18000塊物業費還是照樣要交。
.04
業主收到催繳通知,必須做三件事1. 簽收前檢查發函日期:如果催繳的是三年以上的費用,可以直接退回;三年內的,建議15天內用EMS快遞書面回覆說明情況。
2. 建立證據庫:每月定期拍小區公共區域的狀態(垃圾、設施損壞等),保留好帶時間的照片。每年要求物業公示公共收益。
3. 法庭上,業主記得要對物業公司三連問,抓住對方“三寸”:
①要求物業提供物業合同原件(很多是過期的)②要求物業公司出示催費原始記錄(比如2018年催繳短信的原始載體及通訊公司證明)③當庭申請調取物業企業的信用報告(很多公司有違規經營記錄)
最後提醒大家:法律既保護業主的權益,也要求業主履行義務。維權不是硬扛,而是用證據說話。如果你覺得物業服務不到位,依法維權拿證據說話!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