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費暴漲75%,居民竟拍手叫好!這個上海老小區做對了什麼?
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專注於分享物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最新動態。如果您對物業服務質量,物業管理制度、行業法規等話題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和學習,共同推動物業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期待您的加入!
物業費暴漲75%,居民竟拍手叫好!這個上海老小區做對了什麼?
在物業管理領域,漲物業費常常被視爲“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低標準收費下服務難以提升,服務跟不上業主更不願繳費,惡性循環讓無數小區陷入泥潭。然而上海徐彙區楓林街道的宛南六村卻打破了魔咒:物業費從0.8元大幅上調75%至1.4元,竟獲得97.9%業主的贊成票。
一、老小區物業費暴漲75%,居民爲何拍手叫好?
居民張阿姨最初也心存顧慮:“起初我是擔心物業服務是否可以持續。在試用了漲價後的服務以後,小區裡面貌確實不一樣了,花壇每兩個小時就有人打掃,但我怕的是不長久。”物業主動溝通並做出服務承諾,才讓張阿姨心裡的石頭落了地。
宛南六村的破局之道在於開創性的“先體驗、再付費”模式。“今年的服務品質與明年調價後的標準完全相同。”高建物業負責人強調。物業主動升級服務,讓居民提前“試用”未來的服務水準:
1.安保從6人增至9人,保潔從6人增至8人,垃圾庫房專人管理;
2.樓道保潔從每週掃地1次升級爲每週掃拖2次;
3.電梯轎廂從無保潔變爲每週清潔2次;
4.綠化帶從每天撿1次垃圾變爲每2小時巡檢一次……
在服務升級的同時,這個典型老小區也煥發出新生機:加裝電梯後整體呈現花園洋房風貌,細節品質向商品房看齊。停車難題也通過精細化管理巧妙化解——大幅提高外來車輛臨停費用至50元/天,將有限車位資源優先保障業主需求,同時科學規劃確保小區內雙向通行無阻。
二、破解“收費難”更破解“養老難”
在宛南六村,物業服務的邊界被重新定義。高建物業主動與16名80歲以上困難獨居老人結對,提供免費基礎服務:每日上門收垃圾,每週爲3戶老人提供兩次“20分鐘快掃”。
除了公益幫扶,“物業+養老”服務模式更打開了市場化空間。4月以來,已有十幾位老人購買陪診、上門燒菜、保潔、理髮等個性化服務。獨居的李阿姨感慨:“颱風天後家裡設施檢查、院子恢復,都是物業師傅第一時間處理。女兒讓我搬走我都不願意,這裡有人管我。”
徐彙區正全力推動“物業+養老”全覆蓋:建立區級指揮中心,培訓100多名物業經理及300多名服務人員持證上崗,每個街鎮至少建成一個服務站。這種“低支出、常態化、可持續”的模式,讓物業在小區裡紮下根鬚,把服務真正送到老人牀邊。
三、信任重建:從“收不上錢”到“錢好收、事好辦”
物業費收繳率飆升至98%——“錢就是源頭活水,有了經費,高質量的服務水到渠成。”高建物業道出了良性循環的關鍵。而更難得的是“事也好辦”:“我們之間有信任,這離不開三駕馬車(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的共同努力。有事坐下來商量,尊重各方訴求。”
每週四的“清潔家園”活動成爲信任的晴雨表。居民志願者曾主動反饋:“綠化帶里根本撿不到垃圾了!”——當居民親眼目睹改變,當物業用行動兌現承諾,堅冰自然消融。
宛南六村的故事揭示了一條樸素卻艱難的真理:物業費的本質不是支出,而是投資。投資於清潔的環境、安全的守護、及時的維修,更是投資於“老有所依”的溫暖承諾。
當下許多物業困局,表面看是“錢”的問題,根子卻是“信任”的斷裂。物業若只盯着收費率,卻看不見樓道積灰、綠化帶藏污納垢、老人求助無門,再低的定價也難獲認同。信任的重建,始於物業先踏出一步的勇氣——用看得見的改變說話,用可持續的承諾擔責。
宛南六村的實踐爲千千萬萬個深陷惡性循環的小區照亮前路:把“漲價”變成“增值服務”的契約,把“收費”轉化爲“社區共建”的紐帶。當物業服務真正迴歸“服務”本質,居民自會用贊成票爲值得的付出買單——信任的基石之上,共贏的社區才得以生生不息。
如果你認同本文觀點,請點贊、在看、轉發!
只有更多人關注,小區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關注我,瞭解更多的物業管理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