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中老年人直播購物大數據出爐:近4成看見便宜就下單
隨着直播電商的快速發展,中老年羣體逐漸成爲新興消費力量。他們在直播間購物有哪些習慣與需求?容易遇到哪些問題,通常如何解決?近日,無錫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無錫市中老年網絡直播消費情況調查報告》,揭示了該羣體在直播購物中的行爲特徵、消費偏好、滿意度及潛在問題等。該調查以線上問卷的形式展開調查,共覆蓋1156名中老年消費者。
直播間互動成消費主因,單次消費可達千元
調查顯示,63.1%的無錫中老年人因喜愛直播間的互動氛圍選擇消費,50.8%因信任主播或明星而下單。抖音和快手是其最常使用的平臺(佔比57.1%和54.7%),近八成受訪者每3個月至少消費一次,單次最高消費集中在1000-3000元。此外,54.3%的中老年人承認在直播間易衝動消費,38.1%因“看見便宜就想買”下單。
食品飲料最受歡迎,價格優惠是關鍵
中老年消費者最常購買的商品爲食品飲料(52%),其次爲服飾鞋包(35.4%)、美妝個護(33.8%)及健康保健類產品(31%)。價格優惠是主要驅動力(54.1%),其次是促銷活動(43.9%)和商品質量(42.5%)。然而,62%的受訪者曾買到不合預期的商品,25.5%經常遭遇貨不對板、虛假宣傳等問題。
商品不合預期、貨不對板情況較普遍
調查結果顯示,31.6%質疑商品質量。在維權方面,46.5%會聯繫品牌方解決,45%尋求平臺介入,但仍有7.5%選擇“自認倒黴”。總體而言,中老年羣體在直播間購物時,最容易出現衝動激情消費的情況,佔比54.3%;儘管59.9%的受訪者對直播購物表示滿意,但34.9%認爲需改進服務。對於如何改善中老年羣體直播購物的消費環境,受訪者建議嚴查商家誇大、虛假話術及誤導性“文字遊戲”(如虛構原價、模糊贈品規則等),確保商品信息真實透明;關閉直接付款模式,給予中老年羣體一定的反悔緩衝時間;直播中展示的價格與購買鏈接完全一致,開通中老年專屬客服熱線等。
根據調查情況,無錫市消保委建議直播帶貨平臺及企業需從源頭規範宣傳行爲、強化商品質量、優化服務流程,同時結合中老年羣體的使用習慣,提供更友好的操作界面和維權支持,共同營造誠信、安全、便捷的直播購物環境。
無錫市消保委也提醒中老年消費者儘量選擇正規直播帶貨平臺購買商品,認真查看經營者在直播平臺的資質信息公示情況,貨比三家,不要偏聽偏信電商主播的口頭宣傳,要綜合考慮網店和商品的信譽度、成交量、售後評價等多方信息。同時建議中老年消費者理性消費,提前擬定購物清單,按需購買,避免衝動消費;若發現自己囤貨過多,可在不影響商品二次銷售的情況下,及時退貨,避免浪費。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朱鯨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