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看點!重要數據出爐
市場全天高開高走迎來節後"開門紅",創業板指領漲,滬指收盤重回3300上方。
盤面上,可控核聚變概念股集體大漲,海陸重工等漲停。鴻蒙、算力概念股震盪走強,南天信息等10餘股漲停。機器人概念股反覆活躍,南山智尚等多股漲停。
截至收盤,滬指漲1.13%,深成指漲1.84%,創業板指漲1.97%。市場熱點良性輪動,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近50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34萬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668億。
市場"開門紅"!兩大板塊飆漲
今日,A股市場高開高走,三大指數全部漲超1%,量能較節前也有提升。從熱點方向看,科技風格佔據主導,小盤股走勢偏強,中證1000漲逾2.5%,中證2000漲逾3%。
其中,可控核聚變概念漲幅居前。
消息面上,據央視新聞,合肥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工程總裝工作正式啓動,較原計劃提前兩個月。BEST裝置將在第一代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的基礎上,首次演示聚變能發電,引領燃燒等離子物理研究,爲中國聚變能的發展做出前瞻性和開創性貢獻。
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可控核聚變直接市場規模預計達300億至500億美元。到2050年,若實現商業化發電,全球聚變能源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30%。
中信證券表示,近期可控核聚變項目進展迅速,短期實驗堆投資推動相關公司業績增長,中期看好混合堆商業化進展,長期聚變技術將成爲終極能源解決方案,建議圍繞核聚變產業鏈關鍵材料及裝置環節進行佈局。
另一方面,稀土概念股同樣領漲。
消息面上,自中國宣佈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後,稀土金屬價格在數週內達到了創紀錄的高位,截至5月1日,歐洲鏑價已自4月初以來上漲兩倍,達到850美元/公斤;鋱價從965美元/公斤上漲至3000美元/公斤,累計漲幅超210%。
中泰證券表示,目前稀土價格處於週期底部位置,進口礦納入管控,供給格局進一步集中,價格中樞有望上移,2025年人形機器人開始進入量產階段,若按照遠期1億臺人形機器人銷量,遠期空間約20—40萬噸,相當於再造一個稀土永磁市場,板塊中長期趨勢明確。
此外,華爲鴻蒙、AI算力、機器人等方向同樣表現活躍。整體而言,隨着增量資金涌入A股,市場風險偏好有所增加,科技股成長風格再度佔據主導,此後市場的承接動能是觀盤核心。分析人士建議,後續仍可留意各熱點題材間的輪動性機會。
假期數據五大看點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國內諸多數據表現亮眼,招商證券研報列出了本次五一假期國內數據的五大看點。
①出行:居民國內長途出行意願高漲。本次五一假期居民長途出行需求大幅增加。4月30日至5月3日,全社會跨區域流動量超11億,日均人流量爲2.82億,較2019年、2024年同期明顯走高。同時期全國遷徙規模指數爲1158.69,較2023、2024年分別增長15.60%、21.41%。
②旅遊:國內遊表現較好,四線及以下城市消費升級意願明顯。與2019年相比,國內遊表現好於出境遊。出境遊方面,路程較近的東亞和東南亞航班佔比較高。攜程發佈的《五一旅遊出行預測報告》顯示,今年假期旅遊消費呈現"長線爆發、跨境雙向升溫、縣域逆襲"三大特徵。從部分地區的旅遊人數和旅遊消費情況看,今年"五一"假期,旅遊人次和消費同比增長均較快。
③電影市場:量價齊跌,一線城市電影消費慘淡,二線城市表現最好。截至5月3日,本次五一假期票房佔比最高是二線城市,達到2.26億,其次是四線城市,達到1.06億,最少是一線城市,僅有0.86億。
④消費:"以舊換新"消費動能強勁。促消費政策疊加節假日效應,零售、餐飲消費顯著增長。政策補貼下的以舊換新疊加五一消費黃金期,汽車、家電等大件耐用品消費增速可觀。
⑤房地產市場:整體來看,一系列五一假期房地產促銷舉措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樓市信心,假期地產銷售面積略好於去年,一線>二線>三線。一線城市居民購房意願明顯修復。
關注A股5月的交易機會
5月第一個交易日,A股如期"開門紅",後續行情會如何演繹?
中信證券認爲,5月或是一輪籌碼出清後的交易型機會,在這個階段機構持倉不擁擠,且短期對內需、外需等業績情形不敏感的主題可能會更加佔優。待下半年中美經濟和政策週期同步後,到2026年美國中期選舉前,纔是基於基本面邏輯做配置的最佳時間窗口。
預計A股仍然呈現風偏回暖、主題輪動的特徵,以低機構持倉的主題爲主。關稅戰下,基本思路還是堅持兩個出發點:一是關注特朗普的潛在約束(減稅法案、通脹、鐵桿選民民調)而不是特朗普的動作;二是堅持交易事實,避免過多交易預期。
5月可以重點關注的新技術和產業題材包括:多模態AI(國產算力、端側應用等)、AI/AR眼鏡(SoC、光波導、MicroLED、碳化硅等)、MCP+AI Agent(港股互聯網龍頭、軟件開發商)、創新藥以及可控核聚變。
配置上,除了短期的熱點主題輪動,中信證券依然建議聚焦三個不變的大趨勢:
①中國自主科技能力的提升趨勢不會動搖,關注國產算力、端側AI、創新藥等;②歐洲重建自主防務,提升能源、基建和資源儲備的趨勢不會動搖,關注銅鋁等基礎工業品、軍工材料、能源基建和通信基建等;③中國勢必要走通"雙循環",加速完善社會保障並激發內需潛力是政策的必選項,關注文旅方向上的酒店、景區、OTA,醫療服務方向上的眼科、齒科、中醫,以及保險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