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修復身體bug 陸醫院康復科被上班族當作「健身房」

大陸醫院的康復科,被上班族爆改成健身房。(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公衆號「三聯生活實驗室」報導,衆所周知,打工人的工齡越久,身上的零件老化得越快。剛入職時,大家一心只想求富貴,結果工作兩年,錢包沒鼓,頸椎的富貴包倒日漸豐潤;職場晉升還沒影,雙腳卻因通勤太久落下足底筋膜炎;肩上的擔子沒減輕,反倒換來了肩周炎。

爲了緩解身體不適,打工人不得不每月都得交一筆「健康稅」給足浴店、SPA或湯泉。但外面的按摩技師大多是業餘猛將,不懂經絡,只會大力出奇跡。「你疼得齜牙咧嘴,他們還會一本正經地安慰你,疼是因爲氣血不通。結果你等到第二天,被按過的地方青紫腫脹,才發現小毛病反倒越按越嚴重了。」

不想再吃花錢買罪受的虧,最懂愛護自己的打工人,開始轉戰正規醫院,把康復科當作了更專業的「健身房」。

許多人提到醫院康復科,總覺得只有那些已經骨折、術後恢復,甚至需要坐輪椅的人,纔會來這裡治療。

但其實,康復科的適用範圍遠比想象中廣。「長期伏案的打工人,無論是頸椎僵硬還是鼠標手,都可以在這裡得到正規治療。康復科醫生會通過肌筋膜鬆解、衝擊波治療、低頻電刺激等專業手段,精準放鬆受損肌羣。過程中不會使用蠻力,可以無痛修復你身體的bug。」

打工人去按摩店放鬆,或是去健身房鍛鍊身體,總是從進門那一刻起,就被人瘋狂推銷,動不動就推薦「全身調理套餐」或「辦張VIP卡更划算」。

但在醫院康復科,醫生只想快點把你治好送走,不僅對症治療,還會像健身私教一樣,給你開康復訓練的處方。「比如腰痛的可能會安排核心肌羣訓練,肩頸不適的會教你拉伸放鬆動作,即便你之後沒空複診,只要按方案練習,也能大大緩解疼痛。

於是,被康復科寵過的打工人,就此發現了健體養生的新思路。「康復科的治療大多能走醫保,過去那種每賺三千都得拿三百交給按摩店的日子,一去再不復返了。」

對久經風霜的打工人而言,如果說健身房或按摩店是大家的日常保養地,那麼康復科便是你需要快速解決問題時,纔會想到的秘密據點。

「康復科和外面的機構相比,畫風要接地氣許多。裝修沒那麼時髦,也不會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你坐在走廊上,只能聽見偶爾的嘆息和康復師的口令。但恰恰是這種樸實無華的氛圍,讓人們暗暗有了一種信任,這裡不整花裡胡哨的,一切問題可以被專業團隊妥善解決。」

北漂兩年的95後佳佳,從事廣告行業。她因爲需要長期伏案工作,肩頸和腰背時常痠痛不堪。

之前她爲了儘快塑形,於是每天猛跑加高強度深蹲,在健身房裡加重量胡亂鍛鍊,結果不但沒有變得更強壯,反而更加腰椎痠痛。去過一趟康復科後,終於在醫生的指導下,掌握了正確的核心發力與動作模式。「比如我以前下蹲時膝蓋總是往內扣,現在就知道該先穩住核心,再控制動作軌跡了。」

許多從事金融行業的打工人,爲了保持形象會把健身當作每日必修課。

「但如果你去的是健身團課,教練往往沒空盯着每個人的動作,只會扯着嗓子鼓勵大家,『再咬牙做10個深蹲就能瘦』。可要是真這麼硬扛,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的韌帶或者半月板,早晚有一天會不堪重負。」

「許多去康復科的打工人,都是因爲過度訓練而損傷關節,突然感到刺痛。等去康復科檢查才發現,內部已經出現磨損。只能感慨,要是當初先去諮詢醫生,也不至於攤上這麼大的麻煩。」

一些中年人因爲身體機能下降,去健身房已經明顯力不從心,於是選擇到康復科尋求更安全舒適的鍛鍊環境。

「健身房裡常見的器械,康復科裡基本都有,而且訓練時還有醫生把關,提供專業指導,避免受傷。更關鍵的是,在這裡鍛鍊的人,都是真正想改善身體的同道中人。不像健身房裡那些人一樣,表面運動其實卷的是裝備和腹肌。」

自從「把三甲康復科當私教房」的消息不脛而走,各大醫院的康復科都擠滿了打工人。「現在想掛個康復科號,最好提前三天就去搶號。如果想當天就得到治療,還得先去其他科室掛號,拍個片子,再去直接找康復師理療。」

儘管如此搶手,打工人依然搶着去康復科。「因爲只有胳膊腿都不疼了,搬磚纔有力氣,去康復科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大大提升了生活效率。」

對於打工人來說,身上的工傷早已成爲了一種談資。「大家上了幾年班,身體都不會太健康。女性乳腺結節成了標配,脊椎側彎成了日常,一旦沒有點兒頸椎病,甚至會被人懷疑是不是工作不飽和。」

爲了拯救身上的工傷,打工人一到週末就鑽進SPA店,或是咬咬牙辦張年卡跑去健身房。結果一頓操作猛如虎——「SPA店的精油和香薰倒是一應俱全,但按摩手法卻不痛不癢;健身房則是一進去就傻眼,如果不請個私教,你都不知道那些器械該怎麼練。」

北漂兩年的Herry,從事的是銷售工作,需要每天久站,上班不久就上出了足底筋膜炎。他在按摩店裡花了不少冤枉錢,直到朋友建議他直接去三甲醫院的康復科看看。

「按摩店的師傅,問了你哪裡不舒服後,二話不說開始按。康復科的醫生則會先給你進行基礎檢查,覺得有問題就讓你去拍片子,比那些幾百塊的按摩店專業多了。」

拍完片子後,Herry哭笑不得,「原來自己不僅有足底筋膜炎,還有頸椎變直和胸椎側彎。該彎的地方直了,該直的地方都彎了。」

醫生給Herry開的康復訓練是做操,需要去一個專門的小房間,等待自己的「私教」。「醫生先帶着你做一遍,再給你一張做操的圖解,以便你自己學會動作回家接着練。康復科就是更適合打工人體質的健身房,私教課100塊一節,還能刷醫保卡。」

去按摩店裡被按摩,師傅按得再重你也敢怒不敢言,甚至安慰自己痛完就舒服了。但康復科的醫生則會告訴你,「真正的康復訓練根本不會讓你痛,而是通過科學的姿勢慢慢改善。」

康復科不講消費體驗,只求藥到病除。把康復科當成了快樂老家的上海外企打工人Lucy,每週五下班後都直奔康復科做理療。

「每一次來康復科,都像是一場物理救贖。過去一週裡猛熬的夜,和頸椎因爲玩手機而持續的痠痛,在這個懺悔屋裡就能一鍵清零。」

「康復科裡不僅有理療按摩,還有鍼灸拔罐項目和衝擊波、干擾波的器械,而且全能進醫保。來康復科按摩,醫生們主打的就是一個速戰速決,20分鐘結束戰鬥,絕不會給你灌水時長,按完從天靈蓋到腳趾頭,全都通透了。」

在康復科待久了,Lucy發現醫生們的醫囑,比私教口令更能縫合支離破碎的生活。「他們不會像你的健身教練那樣嚴格要求你,今天一定要練夠多少個深蹲。反而心知肚明年輕人是什麼樣,只會教你一些力所能及能改變的事,比如怎麼科學地玩手機。」

有人說,打工的盡頭就是康復科。與其去按摩店裡花冤枉錢,不如直接一步到位去醫院,把專業醫生當成自己的付費私教。

在杭州工作了5年的高管吳晶,最近就在康復科上起了「私教課」。「打工人一天到晚都坐在工位上,晚上去健身房猛猛練,身體肯定受不了,而且就算去自己健身,很多動作也不標準。來醫院康復科不僅能把工傷治好了,還能順便糾正體態和走路姿勢。不僅比健身房便宜,醫生還比私教專業可靠。」

吳晶想明白了,「去spa館花上小几百的價錢,精油按摩並不會讓你渾身通透,但你趴在醫院康復科的小牀上,被專業的醫生糾正體態,按完卻能立刻神清氣爽。」

不僅是能讓身體舒服了,在康復科健身還能被動自律了。「即便下次依舊要瘋狂加班,依舊會習慣性地低頭刷手機,但醫生的醫囑已經刻在了腦海裡,玩手機時也會坐得更直一些。」

康復科就像是打工人的禱告室,這裡不提供精油和香薰,只有一次次重複的擡腿和拉伸。

有人持續來這裡報到,周而復始地在走廊排號,在治療室理療;也有人學會幾招之後,就自己在家裡堅持拉伸和力量訓練,實現自我修復。

醫院的康復科就像是一個安全窩,給了打工人生活的錨點。「在康復科,你和身體的每一次進步都是以毫米計算的。當僵硬的筋膜鬆了一些,偏移的骨盆正了一些,你就會提醒自己——走出了康復科的大門,也別急着再度回到緊張的節奏中去。以後,試着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