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溝”變“清水渠” 自貢市貢井區五寶鎮天鵝街的“宜居密碼”這樣解開!
“以前可不是這樣!夏天味道重,下雨天還會將低窪地帶的污水衝進魚塘,別提多鬧心了。”在 自貢市貢井區五寶鎮天鵝街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居民王大媽,站在家門口新建的生態小花園前,臉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
如今,曾經困擾她和街坊鄰居多年的生活污水問題,已隨着新管網的鋪設和新設施的啓用悄然化解。
這份實實在在的改變,始於一場“有事來協商”的政協專題會議。2024年,區政協下沉五寶鎮,一場聚焦天鵝街污水管道整治的“有事來協商”專題會開到了羣衆家門口。
會上,居民代表直言困擾——因管道設計缺陷和地勢低窪,天鵝街背後40餘戶人家的生活污水長期散排入田,不僅污染環境,更成爲鄰里間的心病。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五寶鎮黨委政府迅速行動,將天鵝街污水管網整治工程列爲年度重點民生項目全力推進,決心疏通這條城鎮“地下血脈”。
天鵝街地勢低窪,過去因支管缺失,40餘戶居民生活污水長期直排,污染環境更埋下隱患。如何破局?
“核心在於精準收集與有效輸送。”五寶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團隊系統佈局,新建了一座集中式處理化糞池作爲“樞紐”,精心鋪設了700米污水管網,如同延伸的“毛細血管”,確保污水應收盡收。
尤爲關鍵的是,針對低窪地段污水流動不暢的“老大難”問題,專門安裝了一座提升泵。“它就是這套系統的‘動力心臟’,能把初步處理後的污水‘託舉’到主網,徹底解決了‘流不動’的尷尬。”該負責人指着運轉中的設備解釋道。
污水收集處理後的“歸宿”在何處?答案就藏在居民屋後那片生機盎然的700平方米綠地裡。這裡,三角梅、玫瑰、梔子等植物競相開放,這不僅是居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更是一塊精心設計的生態緩衝帶。
“表面看是花園,地下則是污水淨化的‘最後一站’。”五寶鎮相關負責人揭示其巧妙之處,“達標排放的尾水經過這一生態屏障的深度‘過濾’,污染物被大幅削減,同時極大提升了周邊環境品質,變廢爲寶,一舉兩得。”昔日的污水橫流之地,如今蝶變爲居民交口稱讚的“屋後小公園”,生態賬與民生賬在這裡實現了雙贏。
“工程建好只是第一步,確保長期穩定運行、長久惠及百姓,纔是真功夫。”五寶鎮相關負責人對未來工作重點十分明確。他表示,鎮政府將組建專業維護隊伍,對管網、化糞池、提升泵等設施實施精細化管理、常態化巡查維護,確保每一處設施持續健康運轉。
同時,天鵝街項目的成功經驗爲全鎮污水治理提供了可複製的模板,“我們將持續提升全域污水治理水平,讓水清、岸綠、景美成爲五寶鎮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五寶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傍晚時分,王大媽和鄰居們三三兩兩來到屋後的小花園散步聊天,清水在管網中悄然流淌,花香在空氣中瀰漫。
天鵝街的變遷,生動詮釋了“有事好商量,衆人的事情由衆人商量”的基層協商民主實踐,這汩汩清流,不僅帶走了昔日的污濁,更流進了百姓的心田,映照着五寶鎮越來越清晰的宜居未來。(孔雲)
來源:貢井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