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 溪尾國小師生 烏溪河造船乘筏

臺中市溪尾國小全校學童25日到烏溪河岸「造船乘筏」,體驗先民的擺渡人生。(溪尾國小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臺中市烏日區溪尾裡被烏溪與貓羅溪包夾,先民交通往來依賴船筏,溪尾國小緊鄰昔日渡船口,校方爲讓學童親近水岸、瞭解地方人文歷史,25日全校總動員,跨過支流前往烏溪河岸的涌泉地,合力打造膠筏,重現昔日造筏渡河情景,體驗先民的「擺渡人生」。

溪尾裡原位處烏日最南端,卻因烏溪改道與其他區域阻隔,獨自坐落於烏溪南岸,宛若「臺中的離島」,直到2016年溪尾大橋通車,交通才便利起來。溪尾國小規畫每3年1次特色課程「造筏渡河」,師生親手組建船筏,體驗當地早年生活經驗。

溪尾國小師生、彩虹國際同濟會、特搜隊和家長志工等百餘人25日總動員,穿上救生衣與溯溪鞋,接力扛起長約4公尺塑膠管、浮板、繩索及相關工具運到烏溪旁石灘,學童搭起遮陽棚作爲臨時工作站,以一個上午時間親手組裝膠筏。

午後,孩子們將膠筏推下水,在老師與救生員的指導下,嘗試以船槳控制方向,現場笑聲不斷,直贊好玩。三年級的林姓學生分享,有一年級上課的經驗,這次更得心應手,搬運器材雖吃力,但想到下水玩就充滿期待。

校長沈翠蓮表示,帶着學童親手造筏,學習先民渡河的挑戰與智慧,更能進一步親近這條孕育家園的溪流。每次課程地點與方式不盡相同,過去曾使用竹筏,也曾在貓羅溪較平靜的水域進行,讓孩子們獲得不同的水上經驗。學輔主任宋藍琪強調,特別邀請達人、專業野外活動團隊及特搜隊救生員等協助,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