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狂襲!歐洲驚覺戰火逼近 美國卻渾然不覺

歐洲曾經相信自己的和平狀態延續了80年不會動搖,如今卻再無把握。(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歐洲曾深信戰後80年的和平不會動搖,如今卻陷入尷尬的「灰色地帶」:既非全面戰爭,也非真正和平。

CNN報導,近期俄羅斯無人機頻繁闖入,迫使歐洲多個機場關閉、北約戰機緊急升空,暴露歐洲在長期戰略沉睡後的脆弱,也讓人質疑各國在民粹浪潮下是否還有足夠的政治意志重整軍備。

美國對北約安全保障更顯不確定。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雖聲稱若由他執政烏俄戰爭根本不會爆發,但他對同盟的曖昧態度、對紅線的模糊表述,以及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之間時而奉承、時而疏離的互動,恐已爲俄羅斯冒險開門。跨大西洋的緊張卻難以突破美國國內的政治泡沫,從柯克(Charlie Kirk)遇刺案、國民兵部署到政府關門,種種內政事件掩蓋了外部危機。

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Radek Sikorski)直言,每個主權國家都有權處理入侵者,「就像美國絕不會容忍古巴戰機飛到佛羅里達上空。」上月多架俄羅斯無人機闖入波蘭領空,美國官員雖稱不確定是否蓄意挑釁,但此事已成北約領土最嚴重入侵之一。隨後哥本哈根、奧斯陸、慕尼黑機場相繼因無人機而關閉,北約戰機更於9月19日攔截三架侵犯愛沙尼亞領空的俄軍戰機。

外界同時關注俄羅斯的「影子船隊」,這批老舊油輪用來規避制裁,甚至被指涉及攻擊海底電纜與其他顛覆行動。莫斯科則嘲諷歐洲的憂慮是「偏執」,只爲擴軍找藉口。普丁上週半帶笑容否認擁有能飛至西歐的無人機。

若將事件視爲俄羅斯的灰色地帶戰爭,其目標正是測試北約的決心。紅六解決方案總裁方頓羅斯(Kirsten Fontenrose)用「溫水煮青蛙」比喻:俄羅斯逐步升高壓力,觀察北約能忍受多遠。同時,俄方也在試探歐洲軍事轉型的真實性,以及美國是否仍願意支撐歐洲。前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甚至挑釁稱,希望這些入侵能讓歐洲選民感到戰爭威脅,轉而反對領導人。

歐洲與美國的反應卻顯分歧。歐洲多國領袖提出建構「無人機長城」,英國與法國派出戰機,波蘭援引北約第四條召開會議,防範俄羅斯挑釁。戲劇性的是,烏克蘭因長年作戰積累經驗,如今反過來派員訓練北約軍隊,分享對抗俄軍的戰術。今年北約峰會上,成員國承諾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的3.5%,成爲川普一項意外的政治勝利。

不過,歐洲仍缺乏具成本效益的應對方式。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魯格(Majda Ruge)指出,波蘭動用昂貴的F-35擊落廉價俄羅斯無人機,已警醒各國必須快速發展更高效、更低價的技術。雖有聲音認爲無人機未造成人員傷亡、不必過度反應,但此種觀點忽略了俄羅斯真正的威脅並非無人機本身,而是混合戰、網路戰與全歐洲的破壞行動。

真正的安全,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參與。前北約秘書長羅伯森(George Robertson)強調,國防是全民性的行動,每個人都必須知道在緊急時該怎麼做。戰略顧問鄧根(Nicholas Dungan)也指出,迴應不能僅靠軍事,還取決於社會與掌控基礎設施的大型企業的韌性。他觀察到軍方與私營部門合作正日益增加,海牙北約會議正展現此趨勢。

俄羅斯的威脅意味着時間緊迫,但或許也在無形中幫了北約一個忙:逼迫盟國加速甦醒,從戰略沉睡轉向更堅實的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