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刷手機比我還狠!廈門網友:鍋燒乾了都渾然不覺……
來源:廈門日報
70多歲的奶奶,每天玩手機到凌晨。孫女帶去醫院一測,竟然近視2300度……
近日山東一則新聞
引發人們對於“網癮老人”的關注
我市不少市民也有共鳴
被大數據“拿捏”
鍋燒乾了都渾然不知
市民“果果”:我媽退休後來幫我帶娃。她會刷一些孩子養育相關的視頻,比如,怎麼做輔食,怎麼帶娃等,然後轉發到家庭羣,進行“成果分享”。
在我看來,她是有點“網癮”的。只要閒下來,就能看到她捧着手機刷視頻;有時候,人睡着了,手機短視頻還在播放,也有過手機掉下來砸到臉的情況。她其實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跳舞。上舞蹈課時,舞蹈比手機有魅力,但沒課的時候,還是把控不住。現在的手機太懂人心了,大數據會不斷給我媽推同類視頻。
市民吳先生:我爸喜歡看抗戰電視劇。有了手機之後,他就改用手機刷時政類視頻,以前晚上10點多就睡了,如今能刷視頻刷到晚上11點多。
他手機聲音外放,被我們說過幾次。爲了不影響孫輩學習,老爸甚至買了一條耳機線。記得有一次,他在廚房燉東西,食材上鍋後,返回客廳看手機。結果,看着看着就入迷了,鍋燒乾了也不知道。還好聞到了燒焦味,及時回廚房,纔沒有造成更大的影響。還有幾次,鍋裡水燒開了,他也渾然不覺,沉浸在視頻世界中。
老人想通過手機“跟上時代”
刷視頻也是生活樂趣
市民洪先生:受閨蜜影響,我媽下載了短視頻軟件,可通過看視頻攢積分,然後兌現或者換話費。看視頻有收益其實是噱頭,久而久之,視頻內容也成了購物推廣。
我媽會挑性價比看上去較高的東西買。實際上,這些東西的質量良莠不齊,老人家不會和賣家溝通,也不懂怎麼退。那時,她還分不清Wi-Fi和流量的區別,出門在外,忍不住刷視頻,結果把流量用光了。
有了這幾次經歷,她慢慢學會辨別網購產品質量了。我和她說,別買吃的,生活用品倒沒關係,也順勢和她科普如何在正規平臺購物。總的來說,我不反對她刷視頻,畢竟這是老人家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退休老人翁女士:我是個電視劇迷。自從有了平板電腦,就把注意力從電視轉移到了平板電腦上。想選什麼電視劇,想看哪一集,要不要快進,平板電腦一點就行。
退休後,我的生活節奏一下子慢下來,社會參與度也降低了。但作爲老人,我們依然需要社交,也需要被認可。用電子產品刷視頻不僅是一種娛樂形式,也是兒女等不在家時,對我們生活和情感陪伴的另一種補充。年輕人流行的東西,我們也學一學用一用,跟上時代的腳步嘛!
用陪伴代替物質依賴
用眼注意勞逸結合
廈門市仙嶽醫院
物質依賴病區主任黃雙建:
老人沉迷網絡
主要原因之一是孤獨感
現如今
老人和孩子分居
晚輩忙於工作、給予陪伴少的情況較多
而部分退休老人
興趣愛好沒那麼多
社交範圍相對小的
就會把情感寄託放在物質上
與手機、電視爲伴
通俗點說,就是“越孤獨,越刷屏”
對於此類情況,家庭成員就要給予老人更多的關注、陪伴;考慮到互聯網的複雜性,年輕人也要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同時,也呼籲互聯網平臺,像開發“青少年模式”那樣也開發“老年模式”,對推送給老人的內容進行判斷和篩選,減小他們因刷視頻、網購帶來的風險。
廈門眼科中心
白內障老花眼科主任醫師陳偉:
老年人和年輕人近視的原理不同
從用眼健康的角度,建議老人適度使用電子設備,用一小時後就要休息。另外,可用蒸汽眼罩放鬆眼部;還可以吃一些含有β-胡蘿蔔素或者葉黃素的保健品和富含這些成分的食物,如西藍花、胡蘿蔔、藍莓等。
廈門老年大學
手機AIGC初應用任課教師陳迎綺:
給老年人上手機應用課
我們會做一些適老化調整
比如,讓他們按照居住地遠近,分成不同的學習和興趣小組,先交到生活中的朋友,再教他們用手機拍短視頻、發朋友圈等記錄生活,與親朋好友分享。教學團隊還會邀請老人的家人組成互助團隊,在學習過程中給予他們支持和引導。手機是服務生活的工具,老人在這些工具的輔助下,可以更好地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更正確地理財、更健康地生活,纔是最終目的。
記者: 羅子泓 通訊員:陳達捷 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