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棲大排半年魚羣暴斃21次 中市府:淨水場日處理1萬噸

臺中市議員楊典忠直指梧棲大排今年從1到5月初已發生21起魚羣暴斃,海線人民受不了。記者陳秋雲/攝影

臺中市議員楊典忠直指梧棲大排今年從1到5月初已發生21起魚羣暴斃案件,市府每次都以「溶氧量不足」搪塞,他要求市府,切莫把撈死魚的善後當作海線河川治理的主要工作,以實際動作迴應市民「什麼時候纔不再有死魚?」

水利局表示,水利局在梧棲大排大興橋附近已完成設置礫間水淨場,礫間水淨場每天處理1萬噸的水量,處理後的放流水質,可改善河道水質。

楊典忠表示,臺中市雖建置跨局處死魚通報與清運平臺,但死魚成爲常態,等於證實市府河川治理失靈,他說,如果這樣的死魚情況,發生在大里旱溪康橋、中區的綠川、柳川、西區的麻園頭溪,市區民衆早就抗議連連,爲什麼海線民衆就得忍受?

楊典忠說,當地民衆記錄今年一月到五月初,每天梧棲大排死魚情況, 1月2、6、23三天有死魚、二月3、4、6、10四天,三月4、13兩天,四月17、20、21、22、23、24、25、28、29共九天,五月2、4、9有三天發現死魚,民衆說,梧棲大排半年不到死魚發生就有21天,這樣的梧棲大排河岸環境到底還能住人嗎?

楊典忠指出,梧棲大排已有礫間設施, 市府2018年在梧棲大排已設置一座造價1.2億元的礫間淨水場,每天處理1萬噸的排水,但死魚案件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魚羣暴斃更頻繁,每次都是溶氧量不足的問題,令人質疑礫間淨水場效能是否發揮?至於目前梧棲污水接管都在河川下游段,根本沒辦法解決中上游的水質問題。

楊典忠要求水利局,提出改善梧棲大排河川基本水量不足、溶氧量不足、河川水質循環不佳的具體對策。

楊典忠表示,民衆都喜歡依山傍水而居,與河川比鄰的民衆最怕河川淹水、變髒變臭,都會造成生活環境極大影響,而梧棲大排死魚案件頻傳,讓附近民衆擔心河川被污染,要求市府檢討海線河川治理成效。

水利局表示,將持續推動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目前已辦理S主幹管建設以及用戶接管,預計至114年度可完成約5000戶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