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篇大文章的“毛細血管”實踐:新網銀行滋養新質生產力

人民網 王凡

近日,紅旗連鎖2024年報告披露新網銀行部分業績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新網銀行2024年資產規模1036.29億元,營業收入63.70億元,淨利潤8.11億元,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普惠金融覆蓋戶數、綠色碳減排量等指標均實現突破,彰顯出數字技術驅動下的高質量發展韌性。

經營業績穩健增長,數字基因激活普惠生命力

當前銀行業整體利率下行、息差收緊,宏觀經濟環境總體保持回升向好態勢,但復甦之路充滿曲折,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這爲銀行業的經營增添了複雜性。

日前《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的出臺無疑爲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這一方案旨在通過多種措施提振消費者信心,促進消費需求的增長,從而有助於釋放國內市場潛力,有望進一步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4年,面對行業整體經營承壓、市場挑戰增多的外部環境,新網銀行落實國家政策導向,積極完善業務佈局,動態調整業務結構,切實將資源向服務實體經濟、促進消費升級、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等領域傾斜,進一步做實各項爲民、讓利工作措施。

新網銀行維持適當發展節奏和合理經營規模,營業收入實現穩步增長,業務發展整體良好,盈利狀況處於合理水平,資產回報率和淨資產回報率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新網銀行2024年資產規模1036.29億元,營業收入63.70億元,淨利潤8.11億元,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然而,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期存在,制約了可持續發展。

“用先進的數字科技,做更具煙火氣的普惠金融。”在過去五年裡,新網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年均複合增長率近100%,這些客戶均爲100%民營經濟成分、100%小微經營規模、100%自主辦理、100%全自動審批。從申請到授信,平均每位客戶的審批時長不超過十分鐘,這不僅是效率的體現,更是新網銀行對“便捷”二字的深刻詮釋。

新網銀行遵循“兩個只做”原則——只做依靠技術能夠管控風險的業務,只做主流銀行不能充分服務的客羣。針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羣體貸款“小額、短融、高頻、海量”的需求特徵,新網銀行基於行爲數據的高維變量關聯決策過程,提供全在線、全實時、全客羣的服務。依靠數字技術,新網銀行率先實現了由“用戶自證信用”向“數據證實信用”轉變,由“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轉變,全面實現線上操作、電子進件、智能審批和自動放款。

新網銀行不僅僅是金融服務提供者,更是每一位腳踏實地的創業者逐夢路上的堅實後盾。成立以來,新網銀行已累計發放數字普惠貸款超過3.6億筆、金額超過1.2萬億元,覆蓋全國4000萬新市民、個體工商戶、農戶和小微企業等客羣。

科技驅動全域升級,AI中臺築牢風控壁壘

當下,生成式AI技術正以超越摩爾定律的速度進化——GPT-4o實現人類級實時交互的認知革命,Gemini重構搜索引擎的底層邏輯,DeepSeek則用開源生態打破硅谷算力壟斷,諸多技術引領AI加速發展,生成式AI技術已從實驗室的技術盆景蛻變爲重塑產業格局的參天巨木。

目前,新網銀行構建了算力統一調配、大小模型結合的智能技術體系,新增一系列決策式AI模型服務、生成式AI助手及RPA數字員工,打造AI驅動的數字員工矩陣,賦能業務服務與運營管理。

新網銀行還針對小微企業特點制定靈活信貸政策,打造基於大模型的智能服務平臺“識卷”,通過深度融合多模態數據處理能力,解決新市民客戶個性化授信難、車抵房抵等抵押業務流程複雜的問題,其智能化處理個人客戶十餘種授信自證數據,爲客戶提供多種資產認證模式去適配客戶具體情況,利用大模型更好推進普惠金融落地。目前使用該服務的客戶人均提額幅度超過30%。

圍繞全域數據採集100%、全場景數據應用100%、全員用數自助化90%的“119”數字化能力建設目標,新網銀行優化完善“四橫四縱”的數字化運營體系,在數據資產運營、業務精細化運營、高效經營決策等方面持續發力。同時,組織開展決策支持、業務運營賦能、業務科技融合等“五位一體”的數據行動,將數字化能力深度融入業務發展,進一步提升數字化運營水平和業務決策效率。

新網銀行持續加強創新探索,夯實發展基礎,截至2024年末,累計提交專利申請超過540項,相關技術成果運用於在線業務實踐,取得良好效果。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公佈2023年度“金融科技發展獎”獲獎項目名單。新網銀行憑藉“全渠道普惠金融營銷體系”項目獲得“金融科技發展獎”三等獎。

在項目中,新網銀行充分利用分佈式技術、大數據等工具,建設多維度客戶營銷管理系統,成功聯通線上智能信維繫統等內外部系統,實現了數據價值深度挖掘。這不僅提升了數字化營銷能力,還進一步拓寬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深度。這是新網銀行成立以來第三次榮獲“金融科技發展獎”,其獲獎次數和頻率位居民營銀行第一梯隊。

解鎖197萬噸碳減排數字密碼,銀行化作“雲上綠洲”​

當數字經濟的浪潮與“雙碳”戰略的鼓點同頻共振,一幅綠色金融的新畫卷正在商業銀行面前徐徐展開。在這個數智化加速迭代、低碳發展成爲全球共識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在這幅畫卷上描繪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景,成爲了每一家有遠見的商業銀行必須思考的問題。

新網銀行持續推進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優勢,圍繞重點產業和客羣開發多元化綠色金融產品。針對再生資源和循環經濟行業特點,創新推出“低碳循環貸”“綠易融”等系列數字金融產品。

在雲南景洪的再生資源行業企業家大會上,新網銀行協同專業機構爲大會提供碳中和支持,以實際行動助力再生資源行業綠色轉型,讓廢棄金屬與塑料瓶的循環之旅,化作小微企業資產負債表上的綠色增量。

作爲全國首家實現經營活動全面碳中和的法人銀行,自2021年起,新網銀行連續多年發佈環境信息披露報告,持續披露了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翻開新網銀行2024年12月披露的最新環境信息披露專項報告,報告期末,新網銀行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累計幫助客戶減少出行200億公里,減少紙張消耗35億張,實現碳減排超過197萬噸。

積極應用數字技術提升運營效率,新網銀行通過對減排效應顯著的10個科技創新項目進行專業測算,碳減排比例高達98.60%。202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2476噸,較上年下降29%;人均碳排放約爲1.62噸,較上年下降32%,資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

這背後是“企業賬戶開戶線上預約”“電子檔案”“離線決策引擎”等多項創新成果構築的技術護城河,更是日均百萬次調用的AI中臺,在風控與能效間找到的黃金平衡點。

基於可持續發展理念,新網銀行已構建起綠色金融發展框架體系和行動路徑,着力塑造“數字、普惠、綠色”金融品牌,打造國內一流綠色數字銀行。作爲國內首家踐行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 (IFC) 《中小微企業可持續金融參考指南》的商業銀行,新網銀行正向新興市場輸出“數字減碳”的商業銀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