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鄉村路,有“名”了
遼寧日報記者 許 剛
“村裡這條2500多米長的主路終於有了正式的名字,就叫‘姑嫂路’。”在遼寧遼陽市弓長嶺區安平鄉姑嫂城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曉光指着路口嶄新的“姑嫂路”路牌說,“以後,快遞可以直接送到村民家門口,生活方便多啦!”
“此前,不少鄉村道路沒有命名,給羣衆出行、快遞入村乃至經濟發展帶來很大不便。”弓長嶺區民政局局長楊輔剛說,弓長嶺區聘請地方史專家等成立“地名文化顧問團”,通過查閱地方誌、走訪村民、考證古蹟等方式,對全區所有鄉村道路進行論證,共確定擬命名道路100餘條。目前,首批18條鄉村道路的命名工作已經完成。
“姑嫂路”因歷史上村裡有姑嫂二人保衛家鄉、修建城池的感人傳說而得名,還有通往人蔘谷景區的“參谷路”、毗鄰湯河水庫的“湯河路”……鄉村地名文化與鄉村建設有機融合,人們熟悉的鄉村道路從此有了名字。截至目前,弓長嶺區在姑嫂城、柳河湯兩個試點村引進智慧地名信息系統,安裝“二維碼街路牌”43塊、“二維碼門牌”1300餘塊,集成民政、文旅、農業農村等部門的政策查詢、文旅導覽、餐飲指南等,實現信息共享,推動“地名數據”服務民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4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