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AI」成顯學!臺南打造應用機器人聚落 華碩、Sigma Robotics 衝
「物理AI」(Physical AI)已成顯學!軟銀8日宣佈以53.8億美元併購瑞士ABB機器人部門,臺灣也正急起直追,「智慧機器人應用 SIG」8日成軍,號召近60家業者以臺南爲應用試驗場域,整合零組件、研發、生產、測試驗證及落地應用,包括華碩(2357)、Sigma Robotics更帶頭宣示鎖定「機器人協作」新戰場,單機機器人已不夠看。
長照中心晚間有多臺迷你版AMR機器人,正默默穿梭在各病牀之間,一臺機器就能執行多工任務,先送便當到305號病房,再到406病房執行病人生理資訊量測工作,搭配機身的緯創無線感測器,每一個病牀旁只要停留20~30秒,就能偵測病牀上患者的呼吸及心律,回傳數據到護理站,兩小時能量完40牀病人,大幅減輕護理師的工作量。
開發這套多機多線程(任務)的機器人系統的,是一家2025年4月才成立的新創Sigma Robotics,創辦人王兆祥指出,該系統搭配世界最小的AMR(自走車),可以適應更多特殊環境,提供高CP值方案。
而華碩則正以百人團隊打造「AI Brain」要軟硬整合進軍「機器人協作」應用,結合感知、理解、行動、協作、可信任,驅動多模態機器人如AI代理、陪伴機器人Zenbo Junior、服務型機器人、人形機器人互相合作完成任務。
華碩機器人暨智慧應用事業部總經理王恆聰指出,如同軟銀想跨入佈局物理AI版圖而併購ABB機器人部門,過去華碩已投入單機機器人發展近10年,如今AI Brain的架構可統合協作虛擬機器人及類人型機器人,從前端決策到終端載具打造完整方案,他舉例,若醫院大廳出現意外事故,AI Brain能立刻偵測感知事故發生,判斷最近且最能協助的機器人是誰,呼叫該機器人前往事故地點執行任務。
他解釋,AI Brain雖是大語言模型,但協作能力,技術面必須靠從端點收集大量數據,以利做出決策。華碩已有陪伴型機器人Zenbo Junior,醫院服務機器人則預計12月在醫療展中發表,搭配AI Brain展現「協作」機器人的應用能力。
他舉例,未來醫療服務機器人可以在病人到醫院掛號開始,到病房衛教,甚至出院陪伴追蹤病況提供服務,而華碩人形機器人研發也在進行中。
AI能力快速發展,但若要能落實在日常「執行」服務,完成最終一哩路,必須搭配各型態機器人才能實現物理AI,而單一功能機器人目前更朝「多功能」機器人發展,博鈞科技也強調其機器人可以客製化多功能任務,目前在部級醫療院所市佔率高達8成。
「中國服務型機器人多半是屬於單一任務機器人。」博鈞主管8日受訪指出,博鈞透過客制軟硬體,業務量正快速發展,工廠自動化及飯店場域都是主力市場。
臺南市政府對機器人發展相當積極,8日串聯產學研資源,攜手臺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TSSA)及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共同宣佈「智慧機器人應用 SIG 成立」,華碩電腦、盟立自動化、達明機器人、博鈞科技、Sigma Robotics等近60家公司加入。總召集人爲華碩共同執行長鬍書賓,召集人爲華碩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王恆聰,場域應用組召集人爲和碩戴明火,零件組爲信驊執行長謝誠儒及悠泰執行長謝彥鵬,產業落地組召集人爲臺南經發局副局長蕭富仁,驗證測試組召集人爲工研院南分院技術長賴豊文。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政府從智慧城市角度,包括城市治理到民生應用,將提供各種實際驗證場域,供產學界做應用落地。應用部分,他認爲市府應用會很快導入服務型或接待型機器人,3K工作(高污染、高風險、高勞力)也可以讓機器人做。
他特別指出,比方下水道中環境窄又高溫,如鏟子超人的工作,未來都希望機器人可以做,他也強調未來市府用的機器人期望是Made in Taiwan,應用也是Made in Taiwan。
臺南市副市長趙卿惠擔任SIG共同總召集人,她指出,工研院南院的機器人智慧應用中心將做爲落地前驗證測試地,沙崙國研院設立研發基地,六甲工研院驗證基地將負責應用測試,柳營科技園區設立機器人生產基地,打造一個完整從研發、驗證到商轉的鏈帶。
趙卿惠表示,臺南在機器人零組件製造上也有優勢,藏有許多隱形冠軍,如做鏈帶或自動鏈條廠商,此次也希望結合傳統產業跟機器人技術帶動產業提升,應用在智慧工廠及智慧長照,市府將幫忙解決前端行政問題,避免各產業自行摸索,期望最終使AI機器人應用讓市民有感。
臺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TSSA)及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攜手臺南市府共同宣佈「智慧機器人應用 SIG 成立」。王鬱倫攝影
SIG總召集人爲華碩共同執行長鬍書賓,正在聽取華碩機器人暨智慧應用事業部總經理王恆聰說明AI Brain功能。王鬱倫攝影
成立不到半年的新創Sigma Robotics展出其多機多線程機器人系統。王鬱倫攝影
SIG總召集人爲華碩共同執行長鬍書賓,正在聽取博鈞科技機器人說明。王鬱倫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