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打造臺美聯合艦隊 聚焦AI、半導體、機器人

林佳龍下午與媒體茶敘時談及川普新政,打趣形容「很頭痛」。他說,雖然美國總統川普是交易型領袖,仍可透過價值外交,推動臺灣的國際地位、國際組織、國際參與,例如透過第三國,美國加強與我友邦瓜地馬拉的關係,希望臺美一起投資瓜地馬拉;或如菲律賓近期改善與臺灣的關係,鬆綁官方交流限制、避免雙重課稅等。

林佳龍說,在經濟外交層面,臺美除了關稅談判,一定會談出對臺灣合理、有利的結果,現在《美國貿易擴張法》232條款涉及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沒有臺灣,美國的供應鏈也會有破口,臺美是互補的關係,最後一定會談出互惠的結果。

對於擴大對美投資採購,林佳龍說,不管是臺積電、AI、天然氣的投資,臺灣與美國都有交集,希望打造「臺美聯合艦隊」,組織「臺灣投資美國隊」和「美國投資臺灣隊」,透過單一窗口服務、招商前進美國,因爲美國除具廣大市場,在很多方面都有優勢,端看臺灣如何運用。

林佳龍續指,總統賴清德宣示成立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若除了科技合作、人才互補,資金還能互相投資,臺美關係將會更強、更有韌性。他認爲臺美包括半導體、AI、機器人、量子科技等方面都有機會合作,甚至擴及能源。

除了美國之外,林佳龍也勾勒「新雁型國際聯合艦隊」藍圖,藉由以大帶小、軟硬兼施、公私協力、內外循環等4項策略,建立「Taiwan+N」的全球產業佈局,以因應現在地緣政治的鉅變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

林佳龍舉例,目前已有「榮邦8大旗艦計劃」,如「臺巴智慧科技園區」輸出臺灣科學園區經驗,引導電動巴士、AI、智慧製造等產業落地投資,不僅爲巴拉圭帶來投資就業機會,也使巴國成爲臺商進軍擁有3億人口的「南方共同市場」重要據點,亦可解決現在企業面臨關稅的問題,已有許多高科技企業表達投資意願。

除此之外,外交部也推動「臺美德州專案」協助我國企業進軍美國市場;「臺日戰略產業合作」盤點可於半導體、無人機、氫能、智慧醫療、循環經濟與軌道建設等6項產業對接;「臺菲經濟走廊」善用菲國勞動力、與臺灣產業之互補性;「臺帛榮邦計劃」協助打造帛琉成爲智慧永續島嶼國家;「臺史榮邦計劃」將持續協助史國產業發展,設立「臺灣工業園區」、「非南職訓中心」;「中東歐韌性計劃2.0」配合臺積電投資德國德勒斯登,鄰近的波蘭與捷克共同構成「黃金三角」,促進中東歐發展民主供應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