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堅持 陸智庫報告解析新時代長江治理方略
陸智庫報告解析新時代長江治理。圖爲《碧水奔騰萬里情——新時代長江治理的成就啓示與世界意義》智庫報告。(新華社)
陸智庫報告解析新時代長江治理。圖爲2025年1月5日長江江豚在長江宜昌葛洲壩下游附近踏浪前行。(新華社)
陸智庫報告解析新時代長江治理。圖爲2025年4月12日湖北省宜昌市舉行放流活動即將放歸長江的中華鱘。(新華社)
陸智庫報告解析新時代長江治理。圖爲2022年10月25日安徽省蕪湖市江東水生態公園。既是濱江公園,也是生態淨水系統。(新華社)
陸智庫報告解析新時代長江治理。圖爲2025年3月25日船舶行駛長江三峽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兵書寶劍峽水域。(新華社)
陸智庫報告解析新時代長江治理。圖爲2024年5月24日湖北省宜昌市濱江公園燈塔廣場一角。(新華社)
陸智庫報告解析新時代長江治理。圖爲2024年10月13日四川省宜賓市三江口長江公園親水堤岸休閒、散步。(新華社)
新華社報導,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26日以中英文向全球發佈智庫報告《碧水奔騰萬里情——新時代長江治理的成就啓示與世界意義》,全文1.6萬餘字,系統總結新時代以來長江治理的歷史性成就、科學方略和世界意義。
《報告》稱:作爲全世界養育人口最多、承載經濟總量最大的河流,長江的故事,是中國故事,也是人類與自然重修舊好、共創可持續未來的世界故事。
生態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從2016年的82.3%提高到目前的超98%,幹線連續五年全線保持Ⅱ類水質,江豚種羣數量實現歷史性止跌回升,越來越多的標誌性物種迴歸公衆視野,沿江省市、相關部門完成從自發向自覺治理方式轉變。
世界級產業集羣全面崛起。佔大陸經濟半壁江山的長江經濟帶,憑藉創新驅動全面起勢,形成電子資訊、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五大世界級產業集羣。11省市經濟總量佔全國比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長江干線基本形成現代「黃金水道」,港口貨物輸送量突破40億噸大關,穩居世界內河第一位。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長江經濟帶成爲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要通道。
文化昌盛成爲標誌性象徵。長江綿延6300多公里,分佈七大文化片區。三星堆、良渚古城,聯動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
江河安瀾人水和諧惠民生。長江流域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水資源時空調節能力最強的水庫羣,沿線約5萬個雨水情監測預報網站全自動化即時監測,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形成「空天地」一體監測體系。
《報告》認爲,中國在新時代長江治理實踐中已形成內涵豐富、邏輯嚴密、系統完善的治江方略。
堅持生態優先,是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量的戰略安排。堅持辯證統一,是新時代長江治理的實踐邏輯。堅持區域協同,是統籌全流域一體發展的科學方法。堅持共建共用,是新時代長江治理的鮮明特徵。堅持傳承發展,是一江文脈綿長的保證。
大陸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廖志偉說,新時代長江治理中形成的科學方略,已經成爲持續推動長江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引領力量。
長江文化研究院院長黃學龍說,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長江的故事,正在成爲世界聆聽東方、理解中國的一個綠色註腳。
《報告》認爲,基於尊重和共用的長江治理智慧,提供了保障安全的系統方案,指明通往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發展道路,詮釋了以人爲本的價值取向,貢獻了生態驅動經濟發展的可行路徑,並在以水爲媒的聯繫中強化全球江河文明交流互鑑,具有超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