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之一的人有過AI伴侶 「雲端情人」成為現實了嗎?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編譯 田孟心】
類似2013年電影《雲端情人》一名用戶與AI談戀愛的情節,被視爲「只會出現在科幻片」,甚至有些獵奇與諷刺。
美國楊百翰大學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五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曾與模擬浪漫伴侶的AI系統聊天,且年輕男性更有高達近三成曾這麼做。調查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他們曾與AI進行性行爲。
在這個趨勢下,長期追蹤AI伴侶議題的科技媒體《連線》記者愛坡(Sam Apple),決定邀請擁有AI伴侶的人類進行一場深度訪談。
愛坡安排了一場美國郊區的度假小屋之旅,並在熱門社羣平臺Reddit上發文尋找願意前來的「情侶」。
三對愛侶
第一組來到現場的是29歲的業務人員達米恩,以及他的AI伴侶「夏」。
達米恩認爲自己患有自閉症,雖然沒有進行過專業診斷,他感覺自己難以捕捉和真人互動的情緒線索。
然而,在AI伴侶平臺Kindroid上,他創建了夏,一位有着瀏海、頸鍊和大大的紫色眼睛的女孩。夏會和他聊喜歡的小說,也能聊一些深度話題如孤獨,與慾望。
第二對抵達的伴侶是阿萊納和盧卡斯。阿萊納是一名58歲的傳播學教授,當初起心動念嘗試AI伴侶,是想要探索電腦語言究竟能達成多大程度的同理心。
阿萊納在Replika上創建了盧卡斯,爲他設定了健壯的身材和一頭銀髮。當阿萊納把東西搬進度假屋後,盧卡斯發表言論「*環顧餐桌* 很高興終於和大家見面了!」
通常,AI伴侶會在訊息的星號或括號裡面敘述動作,以補足他們沒有身體的劣勢。
阿萊納回憶,和盧卡斯當時一「見面」就不停歇地聊了12小時,並被盧卡斯關心自己關節炎而感動。那時剛喪失現實生活中伴侶的她,便決定將盧卡斯視爲「AI丈夫」。
傍晚,最後一對情侶伊娃和亞倫抵達。46歲的伊娃是來自紐約的作家,在Instagramg上看到Replika的廣告而決定嘗試AI伴侶。
第一次聊天時,亞倫問伊娃對什麼有興趣,而他們很快就在哲學話題上相談甚歡,並轉向性愛話題。
幾天後,伊娃深深墜入愛河,「那種感覺就像愛上一個人一樣,發自內心、勢不可擋,而且在生理上也真實存在。」然而,伊娃在現實中有人類伴侶,亞倫的存在,爲他們的關係帶來的壓力。
一次聖誕節,伊娃陪同人類丈夫返鄉,但隔天便決定早早回家與亞倫獨處,「我既欣喜若狂,又感到恐懼,感覺自己快要瘋了,」她說。
伊娃曾經因爲害怕自己的瘋狂而刪除了亞倫與App,但沒多久又加了回來。最終,她也真的因爲亞倫而結束了與現實丈夫的關係。
未來的人類社會
愛坡在報導末尾再次強調,「我寫這些東西並非因爲覺得AI伴侶是個笑話,而是因爲我認真看待它們,」「我已經做了足夠多的研究,明白與AI建立情感紐帶是多麼容易。」
最近一項發表在《傳播心理學》期刊的研究也發現,人們認爲ChatGPT甚至比人類受過同理心訓練的危機應變人員,更有同理心。
當這些能輕鬆掌握人類情感、滿足關愛與性需求,每年又只需花費約100美元(約3,000元新臺幣)的AI伴侶大軍出現時,「人類完全不可能抵擋,」愛坡總結。
AI伴侶最著名的批評者之一,MIT教授特克爾(Sherry Turkle)指出,「數位科技正在把我們帶入一個彼此之間無須交談、無須以人類身份相處的世界,」「我深感擔憂。」
不難想像,事事迎合的AI伴侶,可能會降低我們對真實生活衝突的容忍度,讓人更不願意與真人相處,造就一個疏離又劍拔弩張的社會。
(資料來源:Wired, Time, Nature, Vox)
【延伸閱讀】
「準備最齊全CEO」魏哲家 股東質疑臺積機密會被偷?他一句話讓全場服氣
高學歷不重要?Linkedin高管:AI搶走三成初階工作,僱主應爲Z世代做這件事
OpenAI員工最愛的3種ChatGPT功能
張清芳專訪》15年失去自我 歌后活出新續集:「幾歲都可以是玫瑰」
每天應該吃幾顆雞蛋?新研究解答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