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地熱潛力區傳捷報 蘭陽溪探勘再集重兵

地礦中心表示,前五大高潛力區的地熱探勘已初步獲得令人振奮的成果,包含大屯山馬槽地區在火成岩與沉積岩的交界深處,測得245℃高溫蒸汽,且經過產能測試展現優異潛力;花蓮瑞穗地區調查發現175℃的熱水上涌通道,具穩定供能前景;臺東海端及延平地區,突破過往紀錄,皆量測到150℃高溫;目前經濟部正加速開發宜蘭土場案場並探勘員山及冬山區域,另於臺東縣推動知本、金侖的地熱電廠開發計劃。

地礦中心指出,宜蘭是全臺深層地熱潛勢最高的區域,境內已有帶領我國重回地熱發電行列的清水地熱電廠,也有開發中的仁澤、土場地熱電廠。地礦中心副主任陳勉銘表示,政府單位正積極在蘭陽溪上游投入更多探勘資源,上週於宜蘭剛完成施測任務的空載大地電磁探勘,就是今年引進的新型探勘利器,期能尋獲更高溫、更豐沛的地熱源頭,爲地熱發電產業注入強心針。

臺灣地質條件複雜、山區地形險峻,地熱探勘挑戰甚鉅。地礦中心表示,已由傳統地面調查,拓展至空中重力磁力聯測,透過岩石密度與磁性異常辨識地熱儲集層。近期更首度引進加拿大 MobileMT 空載大地電磁技術,於蘭陽溪中上游施測,可有效解析地下一公里內的熱源分佈與通道。地礦中心並與產學研合作,透過地質調查、物理探測與構造分析,逐步描繪深部熱儲構造。此種「空陸地三維立體探勘」策略,不僅提升探勘精準度與效率,更能降低成本與風險,爲臺灣地熱探勘與評估奠定基礎。

地礦中心指出,今年將進一步擴展至全臺十五處具發展潛力的探勘場址同步推動。透過精準探勘、深地層調查與鑽井驗證,將能確認地熱儲集層位置、溫度與產能。地下精準數據不僅是招商引資的重要依據,更將帶動地熱產業鏈發展,吸引國內外業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