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備巡禮】日反艦飛彈團發展與部署:肆應俄「中」威脅 鞏固領海防務

第2砲兵旅西部砲兵團第4營第8連配備155mm榴彈砲FH70。(臧持新攝)

第2砲兵旅第301連配備M270多管火箭車。(臧持新攝)

1967年10月21日,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使用冥河飛彈擊沉以色列軍艦,激起各國注意。日本也意識到反艦飛彈重要性,1968年開始研發「80式」空對艦飛彈(ASM-1);1979年間,以80式飛彈爲基礎,發展陸基發射的「88式」反艦飛彈(SSM-1)成功後,1988年開始部署第1砲兵旅,嗣後經過改良,2012年再推出「12式」反艦飛彈,優先部署第2砲兵旅,目前飛彈仍持續精進中,計劃提升射程達1000公里。

北方軍第1砲兵旅,緣起於1952年間,北海道千歲成立衛戍部隊(保安隊),調遣關東地區的獨立第1砲兵團進駐。1954年7月1日,保安隊改編爲自衛隊,更名第1砲兵旅;1962年間,移駐北千歲基地迄今。目前第1砲兵旅,轄301觀測連、第1砲兵羣第129、131砲兵營(均爲M270 MLRS多管火箭)、第1、2、3反艦飛彈團(88式飛彈)。

北海道緊鄰俄羅斯,宗谷海峽、津輕海峽爲戰略通道,基於戰略情勢演變,爲強化國土防務,自1988年起,日本政府開始部署88式飛彈,1992年3月27日,編成第1反艦飛彈團(北千歲);1993年3月30日,再編成第2反艦飛彈團(美唄);1994年3月28日,成立第3反艦飛彈團(上富良野)。1996年3月29日,隸屬東北軍的第4反艦飛彈團(八戶)也成立;另爲強化關東地區防務,2001年3月27日,成立第6反艦飛彈團,隸屬東方軍,但在2011年4月21日裁撤。

西方軍第2砲兵旅前身,系1954年7月1日,自衛隊成立後,同年9月25日,在九州久留米基地編成第3砲兵團;1956年1月16日,西方軍成立,該團爲直屬單位。1998年3月26日,在熊本健軍基地組成第5反艦飛彈團(88式飛彈),隸屬西方軍指揮。2003年3月27日,第3砲兵團和第5反艦飛彈團合併編成西部砲兵旅;2024年3月21日,重新整編爲第2砲兵旅,目前下轄旅部連、第301連(M270 MLRS多管火箭)、第5、7、8反艦飛彈團(12式飛彈)、西部砲兵團第1、2、3、4營(FH70型155公釐榴彈砲)。

西方軍防區北自北九州,南至與那國島,關門海峽、豐後水道、宮古海峽等均爲戰略通道,而鹿兒島縣、沖繩縣行政區域內有百餘座島嶼,海域遼闊,俄、「中」軍艦不時穿越,對日本國防形成威脅。2016年3月,第5反艦飛彈團換裝12式飛彈;2024年3月21日,於沖繩縣宇流麻市成立第7反艦飛彈團(勝連),並在沖繩、龍美大島、宮古島、石垣島各駐一個飛彈連;2025年3月24日,於大分縣由布市編成第8反艦飛彈團(湯布院),均部署12式飛彈。

日本公佈2025年防衛白書,內容提到俄羅斯強化庫頁島、擇捉島(北方四島)軍力、北韓發展核武、臺灣海峽危機、日本西南諸島所面臨的威脅,特別強調將持續加強西南海域防務。自去年起,研發遠程地對艦和地對地飛彈。今年開始部署陸基發射改良型12式飛彈,並同時量產海基型,顯示反艦飛彈團是長期發展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