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中規避美製裁名單 藉私營部門、高校發展軍用AI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一項研究數據指出,中國近年來與數百傢俬營公司和非軍事高校等民用機構合作,推動將AI(人工智慧)融入作戰及武器系統。而這些供應商中,絕大多數都不在美國的制裁名單上。相較美國,中國能夠以更系統化的方式做到這一點,這讓中國在將AI融入國防這一艱鉅任務中獲得潛在優勢,也使美國陷入困境。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多年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一直試圖動員中國的民用機構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實現現代化,這一理念被稱爲「軍民融合」。在AI領域,這項行動似乎正在取得成效。

據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研究人員週三公佈新數據,中國軍方近年與包括私營公司和非軍事高校在內的數百家供應商合作,以推動將AI融入其作戰和武器系統。

儘管中美兩國軍方都試圖利用大學和私營部門的知識和創新活力,但該數據意味着,中國軍方能以更系統化的方式做到這一點。安全分析人士稱,這讓中國在將AI融入國防這一艱鉅任務中獲得了潛在優勢。在美國試圖阻止中國發展可能使其軍隊獲得對美軍優勢的技術之際,這種情況讓美國陷入困境。

「僅從這個數據集來看,他們試圖做的事情所展現出的雄心就令人驚訝」,幫助收集這些數據的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簡稱CSET)高級研究分析師科爾·麥克福爾(Cole McFaul)說。「這些技術範圍如此之廣,說明我們在有效遏制或制約中國軍事現代化方面的能力有限」。

據CSET從解放軍2023年和2024年發佈的近3000份AI相關合同中標通知中提取了供應商信息,傳統上不被視爲中國國防工業一部分的私營公司、非軍事高校和其他實體佔到85%以上,並贏得了大部分合同。而絕大多數供應商都不在美國的制裁名單上。儘管解放軍在製造無人機方面往往嚴重依賴國有防務巨頭,但合同數據顯示,民營企業正在該領域取得進展。

報導並提到,上海交通大學研究人員去年1月展示瞭如何利用人工智慧(AI)在自動化的「殺傷網」中部署武器系統的6天后,中國軍方宣佈,上海交通大學贏得了一份國防合同,要將這一構想變爲現實。這是上海交大自2023年初以來簽署的第七份開發或維護AI相關係統的公開國防合同。

常駐澳洲的中國問題分析師周安瀾(Alex Joske)稱,上海交通大學等機構簽署的這類合同證實,解放軍一直在積極利用外部專業知識來彌補自身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