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政府高層:關鍵技術留臺 方向不變

美方貿易手段及對我半導體關切推演

川普4月1日纔會對各國採取「對等關稅」行動,據悉,我國和美國關稅差距僅約1.67%,影響金額大約新臺幣100~200億元,評估在可控風險範圍內。另臺積電在美方關切下,可能加速赴美投資規劃腳步,包括第三座晶圓廠採先進2奈米或以下先進製程技術,在美投資並未落後臺灣一個世代。高層人士說,半導體研發及最先進關鍵技術留在臺灣的大方向不會改變。

川普提對等關稅,國安團隊已有評估,目前「風險可控」,經濟部也針對名目關稅稅率及個別特定商品分析利弊。據悉,我和美方加權關稅稅率差距約僅1.67%,影響金額約新臺幣180~200億元,仍在可控風險範疇。

知情人士說,我出口至美最多是資通訊及電子產品,因適用WTO資訊科技協定(ITA),幾都適用零關稅,美方要對此課關稅並不易;汽車我整車稅率雖高達17.5%,但美非主要競爭市場,我並未出口整車赴美,只擔心若給日本很低稅率恐有影響。爲保護農產品,我關稅普遍偏高,若採「對等」關稅,衝擊較大。

外傳美方可能要求臺積電參與合資,以技術作嫁投資入股英特爾(Intel)。知情人士分析,一種作法是Intel把不強的製造部門切割出來給臺積電,但可能性不大;倘若Intel未切割出製造部門,臺積電直接投資入股,不但是競爭,也有壟斷疑慮。

臺積電在美亞歷桑那州投資晶圓廠,採獨資方式,未來美方是否要求臺積電在美上市,接受美國監管,值得觀察。知情人士說,若臺積電和主要客戶如蘋果、輝達等攜手和Intel合資成立新的晶圓代工公司,由誰主導會是問題,若由英特爾主導,這會傷害臺積電核心長期利益。臺美半導體產業有無新的分工模式得仔細推演,但將研發、最先進技術留在臺灣,大方向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