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錢人」迷思785》臺股頻漲0050提早賣少賺很多錢? 專家:反手回補並非全無利潤
股市示意圖。圖/AI生成
在前兩期的專欄裡,筆者特意提醒將屆退休的民衆,可能要特別留意「報酬順序風險」的問題。
然而在文章刊出之後,臺股非旦沒大跌,反而持續向上走高。就有一位朋友跟筆者埋怨說道:「都是妳,聽了妳的話後,因爲很擔心報酬順序風險,我就趕緊把原先買的0050給賣掉了。但賣掉之後,臺股卻一直漲吶,害我『虧(少賺)』了很多錢」!
筆者實際查看了一下資料,以專欄刊出的10月23爲準,當天盤中最高是27586.85點,到11月3日的最高28494.99點,漲幅就有近3.3%。漲幅雖然不多,但至少沒有大跌。
不過,聽到這位朋友的抱怨,筆者反而被「逗」的哈哈大笑。倒不是筆者欠缺同理心,而是這位朋友的心態,真的反映出絕大多數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的「心裡魔障」。
爲什麼筆者會說是「心裡魔障」?!因爲這裡會有以下幾個理財大衆,在投資規劃上的重要問題:
注意風險承受能力
首先,風險無所不在,但投資人永遠只在意「沒賺到」,而並不會審慎思考「一旦虧損,自己是否能承擔其損失」?當然,筆者的意思,並不是每一位投資人,都會遇到「投資標的追高之後大跌」的相同命運。
但是,這種心態正好反應出,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在投資時,通常只在意「報酬率越高越好」,卻完全不考慮「當虧損的風險降臨時,自己有沒有足夠的承受能力」?!
如此的思考,爲何非常重要?因爲假設投資人並未把可能的虧損風險,置於「大獲利」之前,那麼,當投資逆風出現,且導致大幅虧損時,可能會讓投資人出現「努力畢生的目標無法實現」的窘境。
特別是當投資人已經退休、沒了固定收入,但卻要開始按期支付各項支出帳單之際,不但會嚴重打亂原本好整以暇的退休步調及心情,甚至,還可能「計劃重頭來過」。
長期股價向上 提早賣非壞事
其次,投資人自己所謂的「沒賺到」,若從投資時間的長河裡來看,「追高」也並非一定是「壞事」。也就是說,假設長期股價走勢是往上走的,就算事後承認錯誤、反手回補原先賣掉的投資標的,也不一定是一件「沒有利潤」的事。
再者,不在相對高點「獲利了結」,在市場下次大跌時,手中怎麼可能會有充足的現金得以「低檔揀便宜」?當然,正因爲股價低點很難準確掌握,纔會有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以分散「看錯進場時點」的風險。但是,特別是當市場行情,是由低往高走時,在相對低點的一次性、單筆投資報酬率,絕對會比成本會逐步墊高的定期定額投資方式要高。
第四,只要這筆暫時獲利了結的錢,不任意亂花掉,再加上這筆高檔獲利了結的資金,一旦放在流動性高,且報酬率相對還可以的標的(例如定存或短期貨幣型基金)上,投資人還是可以享有一定的利息,並不是「啥都沒有」或「賠錢」。
退休人士影響大
第五,時間順序風險因人而異,特別是退休族來說,更是格外重要。對於本該長期、定期定額投資的年輕人說,報酬順序風險也許並不是一定得重視,及確實因應的重大風險;但是,對於即將退休,或是已經退休的人來說,它可就會影響甚大。
原因很簡單,年輕人距離退休年齡尚遠,且還有一筆固定收入,就算市場面臨短期的大幅震盪,都不需要擔心「需要用錢時錢不夠」;但是對於屆臨退休,或是已經退休的人來說,大幅震盪會造成所累積的退休金「明顯不足」。
最後,筆者還想再次強調,在之前文章中的一大重點是:若是值得長期投資的定期定額標的,除非是已經退休,投資人就算是一時性的「逢高獲利了結」,也不能將定期定額「停扣」。其目的,就是讓長期投資「不會間斷」,也才能發恢時間複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