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署都更分回宅全流標 專家喊完全不意外:有錢人的錢不好賺
忠孝復興指標豪宅「臺北星鑽」前身是正義國宅,都更後國產署分回20戶,本次共拿出18戶標售。(資料照)
財政部國產署日前公佈62戶都更分回宅標售結果,一共只賣出三筆,包括冠德羅斯福售出兩戶,雍居仁愛最後一戶都更分回宅順利售出,但18戶首度列標的臺北星鑽卻無人投標。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臉書撰文指出,「完全不意外,畢竟有錢人的錢沒那麼好賺」。
何世昌表示,豪宅之所以能賣高價,除了靠優質規劃、頂級建材之外,還需要代銷業者的包裝與服務,這些都需要成本,畢竟有錢人的錢沒那麼好賺,同樣一件東西、賣同樣的價格,有錢人寧願去跟代銷買,享受代銷業者的服務,可是跟國產署買有什麼?什麼服務都沒有。
何世昌強調,流標不是房子的問題,是沒競爭力,沒服務也沒關係,至少價格可以便宜些,如同百貨公司與路邊攤一樣,同樣的東西放在百貨公司賣就是比較貴,而且多數人可以接受。不過,國產署礙於行政程序無法降價,最後只能等待有緣人、慢慢賣了,這無法怪國產署官員,因爲官員只能按章程行事,他們專業並不是賣房子,只能照合法的程序來進行漫長的標售。
「通常要等到區域房價再漲上去,與國產署標售價有價差時,民衆投標購買的意願增加,房子纔會變好賣。」何世昌分析現況,當遇到房價維持平盤不動、或者下跌時,國產署分回戶也會跟着貶值,民衆投標意願更低。
何世昌建議,與其這麼撐着,國產署不如認真考慮把分回戶委託給業者銷售的可行性,說不定可以爲國庫帶來更高收益。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