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錢人」迷思781》美債固定領配息卻賠價差…降息就有資本利得?專家:息收同樣跟著減少

不少投資人熱愛美國公債,卻忽略價差波動的風險。即使聯準會降息、美債殖利率變動,若未釐清自身理財需求,錯買不符目的商品,最終仍可能「領息卻不滿意」,陷入悔不當初的投資循環。路透

話說筆者一位,特別在意「價差與利息均賺」的朋友,向來就只買固定配息的標的,像是非投資等級債(過去的「高收債」)基金,以及高配息ETF等。反正,只要配息「高人一等」,她就一定買。

領到固定配息 但不滿價差

但這一年多來的期間裡,雖然還能固定領取配息,她卻常常對價差收益「頗有微詞」。且不但她每期所領利息「縮水」,淨值也因爲FED的升息,而持續往下掉。更重要的是:即使FED在9月份時,好不容易降息了一碼,也沒讓她享受到什麼債券價格上漲的好處。

因着最近這位朋友的牢騷,讓筆者想起前一陣子,所看到的一則評論提到:美國長期國債由於近年來績效不佳(從2020年代開局至今,5年期美債年化報酬率只有0.4%,10年期爲負1.2%,長天期更是落到負4.4%),不但使得美債原本的「避風港」幻覺破滅,更成爲血流成河的戰場。該文作者甚至表示,債券不但不是那種「會大起大落、帶來十倍報酬的戲劇化資產,也更不是現今債券價格大跌時,值得進場搶便宜的標的。

以上這番言論,再加上朋友的一番抱怨,正突顯出筆者長期觀察到的,以下投資人常見的反應:首先,在進行任何投資決策之前,完全不瞭解自己的真正需求爲何?

其次,正因爲對自己的需求不甚了了,自然就法選對與自身目的相符的商品;最後,由於沒有「選對標的」,所以在投資之後,就常常陷入「悔不當初」的情緒之中。

就以「選對適合(配合)自己需求商品」爲例,目前市場上,能夠提供定期配息的標的不少,從最基本的債券,債券型基金或ETF,甚至是高配息ETF都有。

美國公債不至於違約 宜耐心持有

然而,儘管這些標的,都能夠提供定期且一定的配息,卻仍有一定的差異性存在。爲什麼筆者要如此,刻意強調這幾種「配息」標的的差異?因爲,只有有固定到期日的債券(特別是債信高的美國公債),才能提供定期且每期固定的現金流。

個人並非想要特別替美國公債說好話,只不過投資債券(非基金或ETF)的最大優點,就在於它「平時可領固定利息」,與「到期可以還本」,且美國公債至少債信強,短期之內還不至於「違約」。所以,只要投資人耐心地持有到期,不但利息可以「領好、領滿」,本金也不會有任何折損。

以上這些優勢,都不是號稱高配息的債券型基金、ETF,或是高配息ETF所能比擬的。因爲,不論是債券型基金、ETF或高股息ETF,不但每期現金流可能不同,更有可能因爲沒有固定的到期日、市場債券價格上下波動,而在賣出時,出現「無法保本」,或是「儘管能定期領息,金額卻可能減少,且整體投報率還不斷下修」的窘境。

看到這裡,也許很多讀者會立刻大聲反駁:公債(特別是美國長期公債)的利息,可是非常低的耶。就每期收到的那一點點利息,哪夠我花用的?只有高配息的基金或ETF,才能提供我更高的收益。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就想借此機會,先舉過去接觸過的一些屆齡退休,想預做退休規劃的民衆爲例,強烈建議投資理財大衆們,一定要極力避免「悔不當初」的負面情緒中。

年金險適合退休族羣

話說許多尋求退休規劃及建議的民衆,個性都算是非常保守的一羣,完全無法忍受任何的生活費減少。所以,筆者很常會推薦他們購買即期年金險,做爲退休之後定期,且穩定生活費的來源。

剛開始時,這些朋友們都很滿意年金險,所帶來的「穩定給付」功效。然而,當市場利稍微上漲時,他們就開始「無法忍受『利息跟不上市場利率走升』的結果」。接着,就抱怨年金險所提供的定期年金,完全不能讓他們的收益,能夠「隨市場利率上漲」而增加。

只不過,說這些話的民衆卻忘了,他們當初之所以選擇年金險,正是看上它「每期定額給付,金額永不縮水」的絕佳特性。亦即在這個時候,理財大衆該做的,並不是持續落入「當初若沒購買這種利率固定,而是利率變動年金險就好了」的悔恨之中。

畢竟,當市場利率持續走高之下,利率變動的商品是會對持有人有利。但假設市場利率走低,投資人的收益也同樣會跟着降低,進而導致收益不斷跟着縮水。

檢視自身的理財需求

筆者之所以提到以上,投資理財大衆常會發生的問題,主要就是想提醒投資理財大衆:在做任何重要的投資理財決策之前,請務必清楚釐清自己真的理財需求。並且很重要的是:一定要選對最適合的對應金融投資理財工具。如此,才能真正且圓滿地完成自己的理財大計!

舉例來說,之前就有媒體報導指出,由於美國聯準會(Fed)9月會議中宣佈降息一碼(將基準利率調降至4%,至4.25%區間),符合市場預期。且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8月底爲止,投信各類型基金規模,以債券ETF增加651.76億元居冠,顯示搶先在降息前,卡位債券ETF的資金相當顯著。

但是筆者相信,假設這些搶買的投資人,並沒有再三確認所買的標的,確實配合自己的真正需求,光是搶買這些不符真正需求的標的,恐怕未來仍是會對於手中這些投資標的的收益狀況「心生不滿」。

因爲,一旦FED真的啓動降息循環,就算債券基金或ETF的投資人,得以享有「賺價差」的好處,卻也可能讓未來的「每期配息」減少。然而,假設FED一如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的預期—「就算FED降息,也難以改變美國長年期公債殖利率的上升」,這可能反倒是投資美國長期公債投資人正面消息。因爲,投資人或許可以買到債息比較高的標的,以達到「長期鎖利」、「到期還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