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過生日我花4萬買了對金手鐲,結果在我嫂子的朋友圈看到

我媽過生日我花近4萬買了對金手鐲,結果在我嫂子的朋友圈看到那對鐲子

俗話說:“兒女孝不孝,看媽心偏不偏。”

可人心最怕比,親情最怕賤。

我是林曉雲,三十八歲,城市國企上班,收入穩定,從小性格溫和,最怕家庭紛爭。

我媽王秀芝是典型的“重男輕女”一派,雖說嘴上不承認,但我和弟弟林建明從小的待遇就是兩條路:他是陽光大道,我是崎嶇小徑。

這事兒的起因,是我媽六十五歲生日。

我想着老人過大壽不能馬虎,存了幾個月的年終獎,給她挑了對足金手鐲,款式大氣,工藝精緻,刷卡那一刻,我心都在滴血——整整¥38,900啊。

生日那天我親手把鐲子戴在她手上,她還樂呵呵地對我說:“曉雲啊,你真是懂事。”

我聽了那句,心裡跟抹了蜜一樣甜。

可甜不過三天。

第四天一早,我刷朋友圈,點進我嫂子李雅的動態,看到她曬了一條圖——一雙金光閃閃的手鐲,配文:“謝謝婆婆的驚喜禮物,戴在手上沉甸甸的是愛。”

我眼睛差點沒瞪出來。

那對鐲子我認得出,專櫃款式,全國限量,就那麼幾十對。

我立馬打電話給我媽:“媽,那對金手鐲是你送給嫂子的?”

電話那頭停頓了一下,然後她悠悠地說:“嗯,是啊。她最近辛苦,就送給她了。你買給我的,我當然有權決定給誰。”

我頓時火冒三丈:“媽,那可是我花了近四萬塊給您買的生日禮物啊!不是隨便誰都能轉手的!”

她語氣冷淡:“你給我的東西,就是我的,給誰是我的事。你別太計較。”

計較?我差點哭出來。

我這孝心,在她眼裡竟是隨手可扔的物件?

我和弟弟一家關係一直不算好,李雅嘴巴甜但人心冷,她從不管我媽的日常起居,連帶一趟醫院都推三阻四。

而我呢,感冒也要跑一趟幫媽量體溫、買藥煲湯。

那晚我失眠了。

我在朋友圈發了一張手鐲的截圖,配文是:“有些愛,只值四天。”

底下沒人敢評論,但隔天李雅居然發了:“這世上最廉價的,是自以爲是的感情。”

我氣到不行,卻也清醒了。

幾天後我搬出和我媽一起住的房子,自家買房自住,不再管她的瑣事。

醫生打電話問她血糖數據、她煤氣費沒交、門鎖壞了,全都落到了林建明那邊。我不管了。

兩個月後我媽住院,糖尿病併發症,住在市醫院。

弟弟夫妻倆卻忙着裝修新房,一天都沒來看她。

我媽打電話找我:“曉雲,你能來一趟嗎?醫院飯菜太難吃……”

我輕聲回了句:“媽,你不是說,給誰是你的事嗎?那照顧誰,也不是我的事了。”

她沉默了。

後來她出院那天,我送了一碗熱粥,算是最後一份禮節。

但我沒再去過她家。

而她也終於嚐到了偏心的苦果:弟弟只會收禮,不會還情。

結尾我只想說:“你把金送給了不孝的人,就別怪孝順的人心涼。”

正所謂:“心涼了比水冷,情斷了比刀快。”

做人啊,最該看的不是誰嘴甜,而是誰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