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條穿越賀蘭山鐵路隧道全隧貫通

8月16日,隨着最後1米岩層被精準破除,我國首條穿越賀蘭山的鐵路隧道——包銀高鐵銀巴支線賀蘭山隧道內蒙古段順利貫通,這標誌着這條全長8792米的Ⅰ級高風險隧道歷經建設者1000多個日夜奮戰實現全隧貫通。其貫通不僅成爲內蒙古、寧夏交通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爲“一帶一路”沿線乾旱山區鐵路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該隧道作爲國內首條時速200公里單線客運隧道,地處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與寧夏銀川交界處,穿越沙冬青、賀蘭山兩大自然保護區,面臨最大埋深230米、單日涌水4500立方米、6條斷層破碎帶等極端地質條件,施工風險堪比“在豆腐中打洞”。

據中鐵十五局包銀高鐵銀巴支線項目一分部項目負責人張迎輝介紹,賀蘭山隧道地質條件極其複雜,圍巖多爲遇水軟化的泥質板岩,突水、坍塌風險極高,被譽爲“地質博物館”。同時,隧道地處騰格裡沙漠與黃河流域交界帶,緊鄰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需下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長城遺址,施工難度極大。

建設團隊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首創保溫板工字形熱熔墊片連接、預彎工藝加工仰拱鋼筋等新工法,應用超前地質預報、管棚加固等組合工藝及智能監測技術,將施工效率提升30%。針對下穿明長城文物保護需求,項目採用“機械開挖+C6鑽機作業+動態監測”低擾動技術,佈設24小時監測點,將地表沉降控制在0.1毫米以內,實現“最小擾動、零震動”的精細化施工。

“隧道貫通爲後續軌道施工及鋪軌工程提供了關鍵通道,爲包銀高鐵銀巴支線按期開通奠定了堅實基礎。”中鐵十五局包銀高鐵銀巴支線項目部工程管理部部長楊俊告訴記者,“後續將加快隧道內水溝、電纜槽等附屬工程施工,同步推進軌道鋪設前期準備工作,協調好與後續鋪軌單位的銜接,確保各項工序無縫對接,全力保障項目按計劃推進。”

作爲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京蘭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賀蘭山隧道的貫通爲包銀高鐵銀巴支線按期開通奠定堅實基礎。線路建成後,內蒙古阿拉善盟至寧夏銀川市通行時間將縮短至1小時以內,年旅客輸送能力預計達130萬人次。(記者 劉宏章 通訊員 侍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