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兒子20萬買房,並幫他帶娃,他卻對我指手畫腳,還說是爲我好

我給兒子20萬買房,並幫他帶娃,他卻對我指手畫腳,還說是爲我好

我叫李秀芬,今年58歲,退休前是一名小學老師。

我和老伴兒結婚30多年,育有一兒一女。

兒子叫李明,今年32歲,是一家外企的中層管理;女兒叫李靜,28歲,是一名護士。

我們一家住在南方的一個小城市,生活雖不算大富大貴,但也算安穩幸福。

我和老伴兒一直以兒女爲驕傲,尤其是兒子李明。

他從小成績優異,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外企工作,娶了個賢惠的媳婦,生了個可愛的孫子。

爲了支持他,我和老伴兒省吃儉用,攢了20萬給他買房。

兒子結婚後,我和老伴兒主動提出幫他們帶娃,想着既能減輕他們的負擔,也能享受天倫之樂。

然而,事情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美好。

兒子結婚後,我和老伴兒把攢了多年的20萬給了他,作爲買房的首付。

兒子和兒媳很感激,我也覺得這是做父母的責任。

孫子出生後,我和老伴兒搬到了兒子家,幫忙帶孩子。

起初,一家人其樂融融,我和老伴兒每天忙着照顧孫子,兒子兒媳下班回家也能吃上熱乎的飯菜。

隨着時間的推移,矛盾開始顯現。

有一天,我正在廚房做飯,兒子突然走進來,皺着眉頭說:“媽,你炒菜的時候少放點油,現在都講究健康飲食,油多了對身體不好。”

我愣了一下,心裡有些不舒服,但還是笑着說:“好,我知道了。”

沒過幾天,兒媳又對我說:“媽,寶寶的衣服您別用洗衣粉洗了,得用嬰兒專用的洗衣液,不然對皮膚不好。”

我點點頭,心裡卻有些委屈:我養大了兩個孩子,難道連洗衣服都不會嗎?

更讓我難以接受的是,兒子和兒媳開始對我的生活習慣指手畫腳。

比如,我習慣早睡早起,他們卻說我晚上看電視聲音太大,影響他們休息;我喜歡在陽臺上種點花花草草,他們卻說佔地方,不如放個跑步機。

矛盾終於在一個週末爆發了。

那天,我正準備給孫子餵飯,兒子突然走過來,拿起我手裡的碗,說:“媽,您別用這個碗了,得用寶寶專用的餐具,不然不衛生。”

我忍了一肚子的火終於爆發了:“我養大了你們兄妹倆,難道連餵飯都不會嗎?你們是不是覺得我什麼都不懂?”

兒子愣了一下,隨即說:“媽,我們這是爲您好,現在科學育兒講究多,您得與時俱進。”

我氣得渾身發抖:“我爲你們付出了這麼多,你們卻對我指手畫腳,還說是爲我好?”

老伴兒聽到動靜,趕緊過來勸架,但我的心裡已經涼了半截。

那天晚上,我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睡不着,心裡充滿了委屈和無奈。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但子女的感恩卻未必及時。

我們總是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卻忽略了他們是否真正需要,是否懂得珍惜。

父母的愛,不應該成爲子女理所當然的索取,而應該是相互理解與尊重的橋樑。

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

你是如何處理的?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