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美服務貿易 逆差轉趨平衡

臺灣與美服務貿易順差項目,長期以來都是運輸,如客運、貨運、航運、海運等。圖爲桃園機場轉機旅客。(本報資料照片)

財政部1日公佈,我國對美國服務貿易長期維持逆差,不過2021到2023年卻連續3年順差,雖2024年轉爲逆差,但僅爲2.2億美元,相較過往已較爲平衡。財政部官員表示,與美的服務貿易順差項目,長期以來都是運輸,如客運、貨運、航運、海運等,其餘絕大多數呈現逆差,並以智慧財產權使用費居最大宗。

財政部解釋,所謂服務貿易是指跨國的無形商品交易,涵蓋運輸、旅遊觀光、人員流動,以及金融保險、電腦資訊、智慧財產權等專業性、知識密集度較高的服務,以去年來說,輸出金額爲132.1億美元、輸入金額爲134.2億美元,逆差2.2億美元。

惟從2011年到2024年來看,我國對美國的服務貿易長期處於貿易逆差,從2011年到2020年都有數十億元逆差,其中最大逆差是2014年,金額達65.1億美元,到2017年逆差逐漸縮小至30多億美元。2021年到2023年則轉爲順差,分別順差2.2、38.5與2億美元,2022年堪稱高峰。

分析對美服務貿易呈現逆差,因美國是我國購買技術主要來源,2011到2016年在智慧財產使用費上,我國逆差金額達50多億美元;到2017年起蘋果與高通兩大公司權利金訴訟,國內部分代工廠停止支付授權金,使逆差金額大幅下降;至於去年因爲個資保護而未揭露數字,若依據回推,估計逆差規模在20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