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韓國的觀察 不禁反思對文化的理解是否過於表面
▲隨着韓流持續席捲全球,不論是音樂、影視還是時尚圈,韓國的影響力無疑已成爲當代文化的重要象徵。(圖/CFP)
●小瓶子/行政人員
隨着韓流持續席捲全球,不論是音樂、影視還是時尚圈,韓國的影響力無疑已成爲當代文化的重要象徵。然而,在這波風潮背後,我卻發現身邊仍有不少人對韓國人抱有偏見。有時候,這些偏見甚至根深蒂固,令人不禁反思我們對於一個文化的理解是否過於表面與狹隘。
說實話,我也不太喜歡部分韓國男性嗜煙如命以及酗酒的習慣。記得我一抵達韓國,走出機場便看見吸菸室裡煙霧瀰漫的景象,那畫面實在令人印象深刻。但這樣的文化特徵並不能成爲否定整個民族的理由。
更令我無法苟同的是,部分人以「太假」、「整容過度」等刻板標籤,貶低韓國人。這些評價未免過於武斷,也忽視了許多背後更復雜的社會現象。
我們從小被教導「後天努力勝過先天條件」,可一到了外貌這件事上,卻往往一面倒地推崇自然美。沒錯,過度整形確實是一種病態,但本質上,整形不也是後天的努力嗎?除了得攢錢支付高額費用,還要忍受手術疼痛、恢復期的不適,甚至冒着失敗的風險。
當一切熬過去了,卻又被社會貼上「不真實」的標籤,這樣的付出難道不值得多一點理解與同理?當然整型也存在其缺點,尤其整型後大家看起來都差不多,確實挺困擾的。
韓國這個民族的韌性,其實相當驚人,他們那種一旦決定就全力以赴的精神,的確令人佩服。雖然我自己對「過度工作」的文化不太認同,但仍打從心裡欣賞那些對夢想執着、願意拼到底的人。韓國能將自己的文化成功輸出到世界舞臺上,靠的不是運氣,而是一種近乎偏執的努力與執行力。
感情方面,韓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偏向含蓄、婉轉。相較於西方影視中動輒激情四射的場景,韓劇裡的曖昧、內斂甚至剋制,反倒更貼近亞洲人習慣的情感節奏。
但在這裡也要提醒各位姊姊妹妹們,不要太沉迷韓劇中的浪漫粉紅泡泡,真實世界中的韓國男人沒那麼浪漫啦!還有,根據我研究韓劇的心得,韓國歐巴有一個很厲害的把妹招式,就是他們會用穿在自己身上的大衣把女主角給包起來,不過這招不夠帥的可千萬別亂試,不然一定會被揍得很慘很慘。
至於在國際體育賽場上,韓國選手有時會被批評假動作過多,雖然這不是值得鼓勵的行爲,但某程度上也展現了他們強烈的求勝意志。這份不遮掩的企圖心,有時反而讓人感到一種直接而坦率的可愛。
再談談文化誤解的部分,例如那句讓人啼笑皆非的「孔子是韓國人」。其實這說法並不代表主流意見,反而是某些媒體故意斷章取義所導致的誤會。韓國與中國文化歷史交織深厚,孔劉、孔曉振這些韓星就是孔子的後代,所以難免讓少數人拿此做文章。
▼感情方面,韓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偏向含蓄、婉轉,韓劇裡的曖昧、內斂甚至剋制,反倒更貼近亞洲人習慣的情感節奏。(圖/達志影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