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長夥伴

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走進生活,尤其是學生常用的智能手錶、學習機等,它們不僅是科技進步的縮影,更藏着家人默默的牽掛與守護,漸漸成了生活裡帶着溫度的“必需品”。  從我記事起,先後擁有過三件電子產品,每一件都含着家人的心意,刻着成長的印記。  上幼兒園時,媽媽爲了給我做學習啓蒙,買了一臺讀書郎。她總在睡前陪我一起聽裡面的故事,看着我跟着兒歌拍手,或是在我算對一道算術題時,誇我“比小機器人還厲害”。那些拼音、詩詞和兒歌,不只是知識的啓蒙,更藏着媽媽想讓我“玩着學”的細心——她知道生硬的教導會讓我牴觸,便借這臺小小的機器,悄悄爲我搭起通往知識的橋樑。  上小學一年級時,爸媽下班晚,我放學後要獨自在家等很久。媽媽總說“看不見你就心慌”,便給我買了電話手錶。她一遍遍教我怎麼按出她的號碼,怎麼發定位,甚至把“遇到困難先打媽媽電話”設成了手錶的屏保。有次我不小心把水杯打翻在地板上,慌得立刻按通媽媽的電話,聽着她在那頭說“別怕,等媽媽回來收拾,你先離遠些”,心裡的慌張一下子就消散了。手錶的支付功能、拍照功能固然方便,但最珍貴的,是它像一根無形的線,把獨自在家的我和忙碌的爸媽緊緊連在一起,讓等待的時光少了孤單,多了踏實。  初一前的暑假,媽媽給我買了學習機。她拿着說明書研究了整整一晚,把“家長管控”的功能反覆試了好幾遍,第二天認真地跟我說:“娛樂軟件可以下,但媽媽設了時間,不是不信你,是怕你玩得忘了時間。”她知道初中功課難,自己輔導時總怕講錯,更怕急了會兇我,便把這份“想幫忙又怕幫倒忙”的小心思,藏進了這臺能搜題、能講課的機器裡。有次我用學習機背英語單詞,她悄悄進來給我續水,看着屏幕上的AI老師誇我“發音標準”,嘴角偷偷揚起的笑,比任何誇獎都讓我覺得溫暖。  這些智能設備,從來都不只是冰冷的機器。讀書郎裡有媽媽陪我成長的耐心,電話手錶裡有家人怕我孤單的牽掛,學習機裡藏着父母“想幫你又怕打擾你”的分寸。科技讓便利觸手可及,但真正讓這些設備有了意義的,是背後那些小心翼翼的守護——是家長既想借科技之力助我們成長,又怕科技沖淡陪伴的矛盾;是他們在“放手”與“管控”之間反覆權衡的用心。  所以,與其說這些設備是科技的產物,不如說它們是家人用現代方式表達愛的載體。而我們能做的,便是讀懂這份守護,在科技的便利裡守住學習的初心,讓這些帶着溫度的工具,真正成爲成長路上的幫手,而非隔閡彼此的屏障。

評語

這篇作文主題鮮明,立意深刻,巧妙地將科技產品與家人的情感聯繫起來,展現出科技背後濃濃的愛意。文中通過詳細敘述讀書郎、電話手錶、學習機這三件電子產品,運用豐富的細節描寫,如媽媽的語言、動作等,生動地刻畫出家人對“我”的關心與牽掛,使情感表達真摯動人。結構上,文章層次清晰,最後總結昇華主題,強調要讀懂家人的守護,讓科技爲成長助力。語言流暢自然,富有感染力,是一篇優秀的作文。

(指導教師:成都七中萬達學校通錦校區 張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