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到大對歷史又愛又恨的原因

我這幾天生病又出差,一回酒店就睡覺,所以沒幹什麼事情。

快睡的時候,一直看《槍炮細菌與鋼鐵》,病得迷糊的時候,想起來小時候一些想法,我跟大家絮叨一下。

我上中學的時候,最不喜歡的課是歷史。並不是歷史難,而是我覺得我念的歷史課本非常乏味(從我的角度來說。)

乏味的地方是,它只告訴我,XX年發生了XX事兒,這件事有XXX意義。如果我要歷史學得好,我就必須把XXX年,在XXX地,發生了XXX事兒,這件事的XXX意義都背下來。

我不是背不下來,但是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類似的感覺:

這些歷史事件,只是火山噴發的那一刻。

1840年發生了鴉片戰爭,但它也有可能在1839年,或者1841年。

林則徐是讓鴉片戰爭鬧大了,但是即便林則徐壓下了脾氣,沒有虎門銷煙,英國人還是會想其他理由侵略中國。

這些事情,這些人物,就像火山爆發一樣。它是多種巨大的力,在地下蓄積很久之後的,一種爆發。爆發的地方就是地殼最脆弱的地方。而歷史課本,讓我記住的,是火山爆發的時間地點和表面原因。

我不想知道這些,我想知道真正的“板塊運動學說”---就像地質學的板塊運動學說一樣,到底人類歷史,有多少種“力”在牽引着歷史演進。

這些力是怎麼碰撞的。如何判斷哪裡的地殼是最薄弱的。

有了板塊運動學說,地球的地震帶火山帶都是可以預測的。

那麼如果有了歷史的板塊運動學說,人類社會的演進規律,就可以脫離那些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具體秘辛八卦,走向真正的一種底層規律。Jared Diamond的書,我之所以喜歡看,就是因爲他試圖把歷史變成“historical science”----歷史科學。

從人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什麼樣的事情,在幾千幾萬年的尺度,必然發生,發生的地區有什麼規律。

這些跟歷史科學相關的,歷史的“板塊漂移學說”,才讓我對歷史徹底感興趣。

感興趣之後,我又訂閱了很多歷史的播客,很多歷史的up主。

我發現,他們還是分兩種:

嚴肅一點的,還是考證XX年,XX地,是否發生了XXX,XXX事件的意義。

娛樂一點的,還是寫這個皇帝最喜歡的妃子是誰,那個老太監背後養了多少美女,這個大貪官搞了多少白銀,那個太后死於哪個男寵----這一類的事情,不能叫史,只能叫曾經發生過的八卦。

對於我真正的興趣:人類是怎麼遷移變動,爲什麼走向農業工業,爲什麼王朝要更迭。這些“歷史的科學”----能滿足的人不多。

這就是我從小到大,對歷史又愛又恨的原因:

我不總想看火山爆發的那一瞬間啥樣。我不想看這些具體的東西。

我真的想知道推動火山的底層的力在哪裡。

點擊關注,方便回顧

點右下角❤️,推薦給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