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庭華攝影展》以鏡頭留住時光 喚醒塵封的記憶與感動
▲「影像跨越時空能量—翁庭華攝影個展」現於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藝文大樓1樓特展室展出,以鏡頭凝結時光、保存人文記憶,邀請觀衆走進光影世界,感受藝術能量。
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攝影,是凝結時光、保存記憶的重要媒介,不僅記錄現實,更能傳遞思想與情感。由臺北市藝文推廣處主辦的114年度特展 「影像跨越時空能量—翁庭華攝影個展」,於114年10月4日至11月16日在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藝文大樓1樓特展室盛大展出,邀請民衆一同走進影像世界,感受跨越時空的藝術能量。
翁庭華以數十年來的創作歷程,透過鏡頭深情凝視家鄉、記錄城市變遷,並在異地探索新的藝術思潮。本次展覽精選 80幅作品,分爲三大專題組照:
「歲月的詩情」:以深厚的鄉土情懷,呈現基隆及臺灣各地的人文風景與環境變遷。「往事如歌-淡水線舊鐵道」:記錄這條承載無數時代記憶的鐵道風貌,留下珍貴的歷史影像。「現實與幻想的交融」:展現藝術家旅居東京期間的創新實驗,透過多重曝光與新潮觀念,開拓攝影的表現可能。
▲▼(上圖)〈忠於職守〉1975年。(下圖)〈未來城市〉1990年。
▲▼(上圖)〈和平鐘聲〉1989年。(下圖)〈順水推舟〉1962年。
這些影像,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藝術家心靈的書寫。從黑白影像的質樸,到創意構圖的探索,每一張作品都像是一段故事,引領觀衆在光影中回望歲月,並與自身記憶產生共鳴。
藝文處處長詹素貞於開幕致詞中表示,翁老師提到「攝影的本質就是見證歷史」。本質之外,翁老師亦發揮高度創意及學習精神,將藝術能量提升到巔峰,並在臺灣深耕攝影藝術教育。從翁老師的創作品可看到關切的焦點,源自對於人文、對所有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最終關懷。
國立國父紀念館王蘭生館長表示,禪修方法之一「默照」,默,指的是在衆生喧譁,人聲鼎沸的時代,對當下的情境仍清楚明白。沒有太多色彩紛擾卻攝住觀者的心神,翁老師的魅力就是呈現這樣的氛圍。輔仁大學藝術學院康臺生前院長表示,一般人用攝影見證歷史,但翁老師是爲藝術而藝術,爲創作而創作。多重曝光的技巧四、五十年以來影響許多人的創作表現方法。現代即使有AI、 Photoshop等新興創作媒介,仍難以複製翁老師作品中的獨特氛圍。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徐明景教授表示,我們小時候的記憶都在翁老師的照片中呈現。希望在翁老師的示範和引導下,大家找出收藏的防潮箱底片,透過現代科技轉換成影像呈現。
翁庭華老師表示,感謝與會嘉賓的致詞,倍感啓示與榮耀。雖然已歲數不小,但一直秉持「要爲了攝影藝術、時代、歷史留下珍貴影像」這樣的精神。從1960年元旦開始拍照65年以來,經歷過黑白攝影、彩色攝影、數位攝影到現在的AI,但不管時代如何改變,攝影的紀實性、時代性、歷史性始終不變。從過去到現在保持一個原則,攝影藝術要細水長流、勿操之過急,不然藝術家的創作熱度就沒了。希望透過本展拋磚引玉,期待我們把本土、身邊左鄰右舍的景象記錄下來,這就是攝影的最終目的。
▲翁庭華老師於開幕會上致詞。
藝文推廣處表示,希望透過本次特展,讓更多人看見攝影不只是瞬間的捕捉,更是跨越時空的文化力量。誠摯邀請民衆在秋日午後,走進展場,細細品味這份來自鏡頭的溫度與能量。
展覽期間亦規劃兩場交流活動,包括 10月15日(三)的藝術下午茶講座,以及 10月18日(六)由翁庭華親自帶領的導覽,讓更多人看見攝影不只是瞬間的捕捉,更是跨越時空的文化力量,能更深入理解攝影背後的觀察與思考。民衆不妨在秋日午後,走進展場,細細品味這份來自鏡頭的溫度與能量,找尋到屬於自己的感動與思索!
展出資訊展期:114年10月4日(六)至11月16日(日)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21:00(週一休館)免費入場地址: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3段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