塭仔圳首座特色「中環公園」啓用 融合在地文化與生態
新泰塭仔圳重劃區首座公園「中環公園」11日正式啓用。(張鎧乙攝)
新泰塭仔圳重劃區首座公園「中環公園」11日正式啓用。(張鎧乙攝)
位於泰山與新莊交界的塭仔圳首座特色公園「中環公園」今(11)日正式啓用,結合黑手職人文化與生態設計,打造一本能邊玩邊讀的在地故事書,吸引不少民衆到場體驗。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公園是市地重畫翻轉成果的重要展現,歡迎市民攜家帶眷「塭」故知新。不過,議員陳世軒與戴湘儀現場視察後,也提醒市府應注意部分設施安全與多元共融的推廣。
新北市地政局指出,中環公園設計理念獲得「113年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優質獎」,園內保留老厝石階與牆面,並融入金屬造型裝置與兒童遊具,重現塭仔圳曾是金屬加工聚落的歷史記憶。另利用低窪地形打造滯洪兼生態教育功能的親水生態池,全年維持潺潺水聲,成爲城市中的生態跳島。
陳世軒表示,中環公園是新莊與泰山居民期盼已久的休憩空間,尤其暑假期間對親子族羣意義重大,但他也發現園內以不鏽鋼製作的塭仔圳地圖在夏日會吸熱變燙,恐有燙傷風險,應加強防護。戴湘儀則肯定園內兼顧身障遊具、寵物友善與多元共融理念,並希望市府持續引入新區域的創新概念與價值,讓公園成爲適合全年齡休憩的公共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