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街12戶日式宿舍 列歷史建築
北市溫州街18巷內的日式宿舍建築,12戶獲列爲歷史建築。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北市溫州街12戶日式宿舍建築昨審查文資身分,經文資委員投票,12戶列爲歷史建築,但不列爲聚落建築羣。
溫州街18巷16弄1、3、5、7、2、4、6號7戶於2023年現勘審查,決議具文資價值潛力;另外,溫州街18巷8、10、12、14、16號5戶也於去年列具文資價值潛力,並列冊追蹤。近期因新工處要在周邊闢道路,啓動文資審查。
北市文化局昨開文資審議大會,審查溫州街12戶日式宿舍文資價值。文化局報告指,該12戶建築羣橫跨昭和1920年代至50年代特色,曾是帝大教授宿舍、高等官舍等,反映1950年代戰後臺灣經濟艱困時期的建物空間材料及工法,也反映臺灣亞熱帶氣候、廊道、緣側設計。
除這12戶單點建築的文資價值審查,文資團體也建議應以「聚落建築羣」類別提報,理由爲目前已找不到如此大宿舍聚落羣,也是難得的都會生態,具歷史脈絡。
不過在地龍坡里長黃世詮認爲,12戶建築若以歷史建築身分保留,就不需再以聚落形式保護,因有居民擔心若被畫入聚落區域,相關改建、都市更新等程序恐更冗長。
建物所有權人臺灣大學坦言,學校目前有71處文資,近4年增23處、量體大,因資源有限,將優先保存修復校舍計劃,包含校史館、鹿鳴堂、法律學院等正進行中,對保存價值不高的建物,要審慎評估財務及人力。
文資委員詹添全表示,對於臺大提出財政負擔問題,建議附帶決議文化局、文化部能統籌經費優先補助。
文化局迴應表示,目前北市有補助臺大相關文資修復,也協助申請文化部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