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外貿信心!陸GDP待攻堅 學者:對潛在「黑犀牛」風險做好備案

▲全球貿易格局的調整對中國經濟仍然帶來挑戰。(圖/翻攝 央視新聞聯播)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於2025年7月30日召開,就當前經濟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並部署了下半年的經濟工作重點。大陸央視《新聞1+1》節目特邀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兼宏觀經濟學家劉元春解讀分析,他認爲當前中美關稅貿易尚未有結果,未來世界貿易格局也將重組,加上大中國上半年貿易量提前釋放,必須嚴防下半年對潛在的「黑犀牛」風險和突發事件做好備案。

與四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相比,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宏觀經濟學家劉元春指出,國際環境和國內壓力均發生了一些變化。他提到,儘管美國與多個貿易伙伴達成協議,貿易市場的不確定性有所減少,但全球經濟的動盪和複雜性並未完全消退,尤其是全球貿易格局的調整對中國經濟仍然帶來挑戰。

他指出。「從國內來說,上半年經濟發展是超預期的,GDP達到了5.3%的增長速度,但同時一些結構性問題依然比較嚴峻,在6月份的數據中也有所反映,表明我們可能還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

談及當前全球經貿格局面臨重塑壓力,中共中央政治局此次會議特別強調「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明確指出其對於穩定市場信心與企業預期具有戰略意義。劉元春指出,這一表述反映出中國外貿形勢已較過去出現明顯變化,面臨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

劉元春分析,首先,中美之間關稅談判仍未取得實質突破,缺乏明確的走向,導致外貿企業在訂單、產能佈局上的預期不穩。其次,隨着美國與部分主要經濟體達成新的關稅協議,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互動可能受到擠壓,這將對既有的全球貿易結構產生衝擊,加速格局重組。

此外,他指出,上半年出口企業爲應對海外需求波動,出現「搶出口」、「搶轉口」的情況,某種程度上透支了下半年的貿易潛力,也讓下半年承壓空間進一步上升。

面對這些挑戰,劉元春強調,應加強對重點地區和外貿企業的針對性政策支持,同時提升風險預警和應對能力,對潛在的「黑犀牛」風險和突發事件做好備案。他指出,此次政治局會議之所以對外貿工作高度關注、專門設置段落論述,正是基於上述判斷,其政策導向與部署將在維穩信心、穩住企業發展預期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至於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下半年在此方面如何推進?劉元春指出,擴消費是中國的戰略,所以不可能簡單依賴於刺激消費,以及只在短期裡面實現穩增長、穩消費。而是必須通過體制機制、基礎變量的一些調整來產生穩定的消費擴張和消費率的提升。因此,保證居民收入、保證居民資產負債表、保證社會保障體系和民生建設,都是擴消費很重要的方向。

▲當前中國經濟雖面臨諸多挑戰,但通過有效的政策調控和結構性改革,可以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圖/翻攝 央視新聞聯播)

在民間投資方面,劉元春強調了其對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性,並指出上半年房地產和民間投資增速的放緩對經濟形勢構成了挑戰。他表示,爲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政府正在通過改革釋放投資空間,並保障民營企業和民間投資的預期收益率。

針對企業無序競爭和市場秩序的問題,劉元春提出了反內卷的重要性。他認爲,要有效優化市場結構,提升企業盈利能力,支持創新產業升級。他強調,反內卷不僅僅是市場秩序優化的需要,更是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對於下半年防風險工作,劉元春指出,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了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的重要性。他認爲,這將有助於進一步減少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推動經濟的穩定增長。

綜上所述,劉元春認爲,當前中國經濟雖面臨諸多挑戰,但通過有效的政策調控和結構性改革,可以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並順利完成「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他強調,政策的持續性和適時性將是未來經濟工作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