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遇颱風「一吹就倒」...農民血淚承擔後果 農糧署強化重建監管

嘉縣是玉女小番茄與香瓜重要產地,7月丹娜絲颱風登陸,讓大片溫室強風下倒塌成廢墟,農民心血付諸東流,面臨鉅額貸款壓力。圖/讀者提供

嘉縣是玉女小番茄與香瓜重要產地,7月丹娜絲颱風登陸,讓大片溫室強風下倒塌成廢墟,農民心血付諸東流,面臨鉅額貸款壓力,有人萌生轉行念頭,農村陷入沉痛惡夢,溫室補助與結構安全漏洞浮上臺面。

災後農糧署除提高重建補助額度,修訂發佈「天然災害溫網室設施重建輔導措施作業程序」,申請設施補助合約書須檢附設計圖說及材料出廠證明文件等,申請結構型鋼骨塑膠布溫網室須參加農業設施保險、檢附結構技師簽證等措施規範,兼顧分散農友經營風險及確保設施結構安全。

「我第一次知道,力霸式的鋼構溫室也會垮!」1名蘭花業者語帶震驚。對許多農友而言,這場災難上了血淚版「結構力學」課,但問題是,爲何農民必須獨自承擔後果,而非政府或施工廠商承擔專業責任?農民憂心,不少廠商趁機哄擡價格,報價比往年高出1到2成,甚至有業者偷工減料。部分溫室不是傾斜倒塌,而是鋼骨直接「斷腳」,凸顯設計與施工品質不足。

農業部2016年推出標準溫室設計圖,讓農民免聘建築師監造降低成本,但規範停留在「容許使用」層面,未強制要求材料品質與結構驗證,導致設施品質良莠不齊,遇極端天災難以承受。嘉縣府前農業處長林良懋直言,政府推動「設施型農業5年計劃」落後國際數十年,部分廠商壓低造價爭取補助卻偷工減料,結果是「溫室大倒閉、廠商大發財」。他認爲,補助措施外,更需建立第三方驗收制度,避免納稅人成爲黑心廠商犧牲品。

神農獎得主、縣議員黃榮利指出,他過去曾建議農委會比照建物「按圖施工」,要求嚴格規範,但因農民嫌手續繁瑣,最終取消規定,造成結構漏洞,風災將這些隱患一舉揭開。黃榮利沉痛表示,「如果早些年規範堅持下去,今天不會有這麼多農民血本無歸」;農民坦言,雖有補助仍須自付2成以上重建費用,風災讓他們學到教訓,願意興建更堅固溫室,避免歷史重演。

災後農業部放寬救助,包括延長受理期限、提供無息貸款、設備補助5成,將溫室重建補助比例由5成提高至8成,新增規定:鋼構設施須依規格施工、檢附材料證明並經技師簽證,要求參加農業保險。

農糧署修訂發佈天然災害溫網室設施重建輔導措施作業程序,以及天然災害農糧作物一級生產型農企業溫網室設施重建輔導措施作業程序,申請設施補助合約書須檢附設計圖說及材料出廠證明文件,申請結構型鋼骨塑膠布溫網室須參加農業設施保險、檢附結構技師簽證等措施規範,兼顧分散農友經營風險及確保設施結構安全。

嘉縣是玉女小番茄與香瓜重要產地,7月丹娜絲颱風登陸,讓大片溫室強風下倒塌成廢墟,農民心血付諸東流,面臨鉅額貸款壓力。圖/讀者提供

嘉縣是玉女小番茄與香瓜重要產地,7月丹娜絲颱風登陸,讓大片溫室強風下倒塌成廢墟,農民心血付諸東流,面臨鉅額貸款壓力。圖/讀者提供

嘉縣是玉女小番茄與香瓜重要產地,7月丹娜絲颱風登陸,讓大片溫室強風下倒塌成廢墟,農民心血付諸東流,面臨鉅額貸款壓力。圖/讀者提供

嘉縣是玉女小番茄與香瓜重要產地,7月丹娜絲颱風登陸,讓大片溫室強風下倒塌成廢墟,農民心血付諸東流,面臨鉅額貸款壓力。圖/讀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