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裡的點燈人」6無形文化藝師參展 蔡詩萍感性:寂寞卻不能缺少

81歲的印鈕保存者的藝師廖德良與作品。記者邱書昱/攝影

臺北市文化局於中山堂舉辦的「文化裡的點燈人」,邀請六位無形文化保存者藝師們,展出工藝作品。文化局長蔡詩萍致辭感觸到,藝師們年事已高,文化局更要肩負起保存之責,「無形文化技藝是比較寂寞的,但寂寞卻不能缺少。」

「這一塊石頭有三個顏色,白色那層就想像是浮雲,讓三隻羊在雲朵上......」,81歲的印鈕保存者的藝師廖德良表示。印鈕即爲印章頂部的雕飾,兼具實用與審美,廖德良介紹,除了運用石頭本身的色澤,上頭的雕刻以瑞獸或佛法。

他指向了一顆刻有蓮花的印鈕,「蓮花是開花同時結實的,帶有因果同時的宗教寓意。」從事印鈕工藝60載的廖德良,不乏書畫、藝術學系的年輕學子向他拜師,他說,印鈕只能當副業,現在要養活自己很難,但是技藝需要保存。

文化局介紹,這次參展的六位藝師,除了印鈕雕刻外,也有於民國102年登錄爲「漆線」保存者的顏金益、民國108年登錄爲「糊紙」保存者的張秋山、民國108年登錄爲「糊紙」保存者的李清榮、民國110年登錄爲「繩結」保存者的陳夏生,以及民國112年登錄爲「斲琴」保存者的林立正。

由於記者會中,六位藝師中,三位藝師因身體及公務不克前往。蔡詩萍致辭感觸,臺北市從民國97年開始無形文化資產登錄共有39位藝師,藝師們都是以20、30年爲時間的跨距,更將最美好的時段奉獻給技藝。

蔡詩萍說,雖然相較於大型表演、演唱等活動,無形文化技藝是比較寂寞的,寂寞卻不能缺少,就如同記者會中,斲琴大師林立正的兒子林法現場演奏,沈澱了心靈,忘卻世界的喧囂。

文化局補充,「文化裡的點燈人」特展於臺北市中山堂舉辦,從9日到31日止,活動將由藝師親自指導,展覽及工作坊皆爲免費參加,並同步推出六場特色體驗工作坊,邀請民衆參與。

文化局長蔡詩萍(右起)與印鈕保存者的藝師廖德良、「斲琴」保存者的林立正、「漆線」保存者的顏金益,出席記者會。記者邱書昱/攝影

印鈕即爲印章頂部的雕飾,兼具實用與審美,印鈕保存者的藝師廖德良分享其作品。記者邱書昱/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