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曆丨列豎式驗算一下,這題做對了嗎?

(原標題:文博日曆丨列豎式驗算一下,這題做對了嗎?)

明天就開學了!快收收心

拿出草稿紙,做幾道數學題

列豎式檢查一下題都做對了嗎?

一起來檢查

康熙皇帝的題算對了嗎?

提到乘法除法算式、幾何運算

這可不是我們現代纔有的計算方式

清朝的康熙皇帝就曾學過相應的知識

不信你看

3652425×31得多少?

113225175!正確!

再來看一道除法題

113225÷2953得多少?

這道題做對了嗎?

除了是用漢字而非阿拉伯數字

並且沒有“×”“÷”等運算符號以外

其他和我們現在的算式簡直一模一樣

沒想到清朝的時候就列豎式計算了啊!

列完豎式,再來一道幾何題

遺憾的是這道題小編着實沒有看懂

有沒有數學“大拿”可以幫解答一下

這道幾何題怎麼解啊?

在線等,挺急的

我們用的“元”“次”“根”等方程術語

均爲康熙朝首創

做數學題,最好打草稿做驗算

《聖祖算草》就是

康熙皇帝練習西洋數學的硃筆算稿

在學會一些簡單的乘除和幾何知識後

康熙皇帝並沒有滿足

而是向更難的數學發起了衝擊

他向西方傳教士南懷仁等學習

天文、數學、地理等知識

不過,由於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異

加上語言溝通不暢

康熙皇帝在學習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在學習解方程式的時候

他經過冥思苦想後向南懷仁提出

將未知數翻譯成“元”

最高次數翻譯爲“次”

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

翻譯爲“根”或“解”

南懷仁將他的意思完整記錄下來

並用在了教學中,發現效率倍增

他感慨

用這些獨創性的數學名詞,表述數學概念,進行數學運算,竟如此方便,明瞭易懂。這簡直是了不起的發明!

而“元”“次”“根(解)”等數學術語

一直沿用至今

出數學書、寫數學論文

被譽爲“史上數學最好的皇帝”

你以爲康熙皇帝

只是學學習、做做題?

那可大錯特錯

爲促進西學中用

康熙皇帝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頒旨

在暢春園的蒙養齋成立算學館

並曾親自教授數學知識

同年,他又下令

編撰了53卷的《數理精蘊》

此外,他還撰寫了“數學論文”

《御製三角形推算法論》

在《積求勾股法》一文中

他創新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已知直角三角形面積,求解其勾股弦邊長”

他還多次在出巡途中

測算河湖水位、河水流量

採取相應措施,避免災禍

可以說康熙皇帝在數學方面

頗有建樹

在多位傳教士的回憶錄裡都提到

康熙皇帝起早貪黑、刻苦學習的情景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無論學習什麼知識

都需要不斷努力和積累

最終才能獲得成功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