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東海之濱的“雙槍老太婆”莫林

1941年,21歲的女八路莫林被日軍抓住。莫林心想:“這次活不成了。”不料,日軍竟然問了一句:“你認識莫林嗎?”莫林心裡一驚。

莫林,原名姚世瑞。她出生於一個富裕的醫藥世家。

從小讀書、識字,在學校裡就是進步學生中的活躍人士。

她組織各種學生救國運動,在大街小巷派發傳單,宣傳先進的思想信念。

1940年,她告別父母,離開家鄉,遠赴蘇北,加入了部隊。

爲了讓自己更加意志堅定,她決定用“莫斯科的斯大林”,給自己取了“莫林”這個新名字。

1941年,由於她出色的表現,組織決定委派她回到老家,帶領武工隊,繼續在當地開展農民工作。

爲了儘快熟悉敵人情況,莫林通過多方蒐集情報。

她瞭解到,當時的日僞軍,以協同作戰的名義在附近村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當地的老百姓都對他們恨之入骨。

敵鬥經驗豐富的莫林,很快想出一套亦虛亦實的作戰方式。

她通過調兵遣將,利用地形掩護和羣衆路線,分兩路作戰,旨在聲東擊西。

由於武工隊神出鬼沒地戰術,日僞軍叫苦不迭,也就不敢放肆妄爲了。

一天,敵人集結了近2萬的兵力,準備對他們進行圍剿。

雖然,實力上完全不佔任何優勢,可是,武工隊熟悉山勢地形,加上有良好的羣衆基礎。

他們虛虛實實地引導着敵人,漫山遍野地跑。

拉鋸戰、突擊戰,從來不會正面迎敵。

就這樣,跟敵人僵持了三天。

莫林終於找準機會,和戰友一起同時擊發,敵人指揮官與機槍手應聲而倒。

嚇得原本就疲憊不堪的敵人,陣腳大亂,潰敗而逃。

邊跑還邊喊:“不得了啦,有個老太婆,一槍解決了兩個人!”

一時間,老百姓們茶餘飯後都在傳,莫林神出鬼沒,手持雙槍,頭上圍着白色毛巾,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落荒而逃。

因此,莫林也就有了“雙槍老太婆”的美譽。

隨着“雙槍老太婆”的名聲越叫越響,莫林就如同插在敵人心口的一根刺,讓他們寢食難安。

這年寒冬,一場突襲戰中,莫林爲了調虎離山,與隊友們走散了。

她在返回尋找隊伍的途中,意外地在山溝裡,發現了一名受傷的游擊隊員。

原來,這名游擊隊員是情報員,當時身負重要信息,卻被敵人擊傷,不慎跌下山。

爲了協助他尋找丟失的情報,莫林被敵人的小分隊發現了。

她只能把情報遞給戰友,選擇了暴露自己。

沒想到,敵人把她帶到營部,審問的第一句,竟然是:“小姑娘,你認識雙槍老太婆莫林嗎?”

莫林強先是愣了,她心裡明白,敵人根本沒有見過自己的廬山真面目。

於是,她回答道:“我是咱們本地的,叫姚世瑞。沒有聽過什麼莫林。”

可是,敵人哪裡肯輕易放過她。

看她死活不肯交代莫林的下落,他們把她吊起來,狠狠地抽打她,辣椒水、老虎凳,挨個刑具地試。

即使是被折磨得只剩一口氣,莫林還是堅持不鬆口,怎麼問都是一句:“不知道。”

折騰了一宿,還一無所獲的敵人,也是泄了氣。

看着年僅21歲的莫林,一副年輕女孩的樣子,也覺得跟“雙槍老太婆”實在扯不上什麼關係。

於是,他們想,既然是本地人,就讓家裡花錢來贖回去吧,這樣還能撈點油水。

正巧,日僞軍裡,還真有認識她父母的人,於是,“姚世瑞”被抓的消息,傳到了姚家。

敵人張口就是2000塊大洋,心疼女兒的姚家父母,二話不說,東拼西湊地把錢準備好,去把女兒贖了回來。

在家養好傷後,莫林不顧母親的請求,堅持回到了隊伍裡,繼續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

青春,是什麼?

在那個年代,青春就是愛國的信仰,一羣羣風華正茂的少年,在祖國危難之際,毅然以身許國,終生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