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哲家曾「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曝在美蓋廠最大痛苦 美財長出手救火

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在美國設廠要面對各種挑戰。(資料照)

臺積電赴美設廠進度屢受關注,董事長魏哲家早在年初公開坦言整個過程困難重重,甚至以「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形容親身經歷,凸顯在美國設立晶圓廠所面對的各種挑戰。近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也對此發聲,批評過度監管制度嚴重拖慢臺積電建廠進度,呼籲美方應減少法規障礙,以提升整體效率。

今年1月中旬,魏哲家在臺大演講中指出,從人才招募、法規遵循、原料取得到物流成本,美國當地的營運條件遠不如預期。爲了符合美國複雜的監管要求,臺積電不得不投入高達3500萬美元,自行編列超過1.8萬項行政規則,並從德州調派支援人力,顯示行政成本壓力倍增。

魏哲家還提到,美方供應鏈無法符合臺積電所需的水準,即便能夠生產,價格也比臺灣高出五倍之多。面對這樣的情況,臺積電只能將部分關鍵化學原料如硫酸從臺灣空運至美國。

臺美在制度、文化及員工價值觀上的落差,讓魏哲家形容在「在亞利桑那州,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接受盡各種訓練。」可見其過程極爲煎熬。

而貝森特日前在《All In Podcast》節目中指出,臺積電雖投入高達400億美元在美國設廠,但目前僅能滿足美國約7%的晶片需求。他強調,關鍵問題並非資金短缺,而是監管法規過於繁瑣,經常導致工地臨時停工,讓施工團隊難以依照計劃推進。

他批評,美國長年透過法規推動去工業化政策,如今若希望重振製造業,必須從簡化行政與鬆綁監管着手,讓企業能在較高效的環境中加速建設。

據《路透》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建廠程序涉及許可申請與環境審查等繁複流程,所需時間幾乎爲臺灣的兩倍。魏哲家也坦言,美國在AI晶片等先進製程方面進度無法與臺灣同步,原因在於制度與配套資源不足,加上人力與供應鏈出現斷層,勢必進一步拉高生產成本並延後量產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