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應對中國稀土管制,特朗普奇招頻出,消息一出,聯合國嚴厲警告
美國F-35戰鬥機生產線正因中國稀土斷供陷入癱瘓,每架戰機成本暴漲2000萬美元!
特朗普政府急得跳腳,竟把目光投向5500米深的太平洋海底,打算挖“土豆”拯救美國軍工。
這些黑漆漆的深海礦石真能打破中國“稀土霸權”嗎?
中國稀土:捏住美國命門的“工業維生素”
當中國商務部在2025年4月宣佈對釓、鋱、鏑等七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時,美國五角大樓連夜召開緊急會議——他們的六代機雷達材料、核潛艇磁流體推進器核心部件全被“斷糧”了。
美國每年消耗的稀土中,80%依賴中國供應,光是一架F-35戰鬥機就要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而美軍現役153種主戰裝備裡,87%的製造環節離不開中國稀土。
讓美國抓狂的是技術壟斷。 中國獨有的“串級萃取”技術能把稀土純度提到99.9999%,而美國工廠最高只能做到99.5%。
即便特朗普從海底挖出稀土礦石,也得運到中國加工提純——就像拿着金礦卻找不到煉金術士。
海底挖礦:特朗普的“瘋狂賭局”
東太平洋5500米深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頓海域,成了特朗普眼裡的“救命稻草”。
這裡沉積的黑色多金屬結核富含鎳、鈷等金屬,但稀土含量不足0.1%。
加拿大金屬公司(TMC)的試驗開採顯示,每噸礦石開採成本是陸地的3倍,即便成功也只能滿足美國1%的稀土需求。
40米高的巨型採礦車在海底像醉漢般踉蹌,液壓系統頻頻故障,價值2億美元的試驗設備直接沉入海底。
環保組織警告,採礦產生的“死亡羽流”會讓深海生物窒息,噪音可能讓抹香鯨集體自殺。
繞開聯合國? 國際社會集體打臉
特朗普政府試圖跳過聯合國海底管理局(ISA),直接讓美國商務部審批開採許可。 結果遭30國聯名抵制,ISA秘書長怒斥這是“海洋海盜行爲”。
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嘲諷:“某些國家連《海洋法公約》都沒簽,現在倒想當海底領主? ”
美國內訌同樣精彩:環保組織把政府告上法庭,特斯拉柏林工廠因稀土短缺被迫減產,馬斯克不得不向中國求購釹鐵硼磁體。
五角大樓悄悄啓動“無稀土武器計劃”,但專家直言替代材料研發至少需要10年。
特朗普的“資源圍剿”
深海水太涼,特朗普轉頭盯上北極圈。 他曾想花6億美元買下格陵蘭島,真實目的是該島稀土儲量——可惜丹麥女王用一句“我們不賣國土”懟了回去。
在烏克蘭,特朗普原計劃用停戰換礦產抵債,結果澤連斯基硬扛着不簽字,美國軍工巨頭只能乾瞪眼。
從礦山到實驗室的全面碾壓
當美國在海底折騰時,中國稀土集團正用智能化礦山24小時生產。
北方稀土研發的“離子交換法”把分離效率提到98%,成本比美國低40%。
無氰化冶煉技術更狠,既保產量又護生態,直接堵死西方環保組織的嘴。
商務部開通的“外貿轉內銷綠色通道”三個月暴漲200%訂單,原本出口的稀土磁體全改造成新能源汽車電機。
沙特阿美拿着石油來找中國換稀土技術,計劃2030年建成阿拉伯世界首個精煉廠。
稀土戰爭背後的終極較量
這場博弈暴露了美國的戰略短板:砍掉科研經費去炒幣的特朗普,根本湊不齊深海採礦需要的材料學家;喊着“美國優先”的政客,卻要偷師中國30年積累的冶煉技術。
正如《自然》雜誌的辛辣點評:“稀土的終局不在海底,而在實驗室離心機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