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堰塞湖封整座太魯閣 王婉諭批政府「一刀切」:如基隆段坍方封整條國道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日前因燕子口堰塞湖發佈「全園區禁止進入」的緊急公告,引發登山者不滿,王婉諭批評這樣一刀切的政策是行政怠惰、踐踏專業。 圖/全國災害資訊網提供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日前因燕子口堰塞湖發佈「全園區禁止進入」的緊急公告,引發登山及戶外愛好者不滿。時代力量主席王婉諭昨(21)日在臉書撰文,指出政府以單一堰塞湖爲由,封閉橫跨花蓮、南投、臺中的整個國家公園,決策缺乏比例原則,形同「行政怠惰、踐踏專業」。
王婉諭表示,燕子口堰塞湖位於海拔約300公尺的溪谷地帶,但封閉範圍卻擴及合歡山、南湖大山、奇萊山系等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區域。她形容:「這就像國道三號基隆段坍方,結果政府宣佈整條國道封閉一樣荒謬。」
她指出,太魯閣國家公園佔臺灣本島面積的2.6%,南北長、東西寬各約40公里,跨越花蓮、臺中與南投三個縣市。「用一紙全區封閉的命令,來處理一個位於低海拔溪谷的堰塞湖,顯然不符比例原則,也不符合《災害防救法》第29條所謂的『應迅速採取必要之處置』精神。」
王婉諭認爲,許多山友並非反對防災封閉,而是質疑政府「封得太隨便」。她強調:「謹慎不等於一刀切,安全也不該被簡化成『全部封起來』就沒事。」認爲全園全區封閉「過頭了,沒道理也沒必要」。
她建議,若真是因堰塞湖造成潛在風險,應僅針對中橫公路大禹嶺以下東段封閉,這樣的防災作爲纔有邏輯、也能兼顧安全。若後續因強降雨需要擴大封閉,也應明確說明理由與範圍,「把話講清楚,而不是用堰塞湖當理由。」
王婉諭回顧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曾於2019年喊出「山林解禁」,推動民衆更親近自然。但此次太魯閣事件,讓她擔憂政府又走回「先禁國家」的老路,以封鎖代替管理。
她表示:「開放山林多年建立的信任與共識,不能在這樣的行政習慣中被一步步消耗。」真正的安全應建立在清楚資訊、合理判斷、預警機制與公衆信任上,而非「粗糙的一刀切」。
對於部分網友擔心批評政府會影響防災,王婉諭迴應:「正因爲我們在乎山林安全,纔要監督政府用對的方式做對的事。」她強調,這次事件與藍綠無關,而是行政是否依法、是否尊重專業的問題。
她最後表示,作爲一位經常帶孩子上山下海的母親,她深知山林的美好與風險。「希望未來政府做任何決定,要有邏輯,要用專業、理性的態度來管理山林,針對真正有風險的區域進行管制,而不是用粗糙的一刀切來敷衍了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