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互聯網快速發展 產業鏈上市公司積極佈局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丁 蓉
8月9日,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山東日照附近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吉利星座04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近日,我國衛星密集發射。8月4日,我國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7組衛星發射升空。7月30日,我國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6組衛星發射升空。7月27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5組衛星發射升空。
“我國衛星互聯網正邁入放量組網建設階段。從近期運載火箭密集將低軌衛星成功送入太空軌道可以看出,衛星互聯網建設節奏明顯加快。隨着組網推進,萬物互聯將從概念走向現實。”陝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於曉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衛星可視爲建在太空中的移動基站,衛星互聯網可視爲太空基站羣。通過發射足夠數量的衛星並形成規模組網,可以構建覆蓋全球的衛星互聯網。”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報顯示,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路徑越來越清晰。在製造端,技術革新爲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在發射端,商業航天發射場的投用與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的發展,將顯著降低發射成本、提升運力。此外,手機直連衛星技術的突破,更是爲產業開闢了廣闊而持久的需求空間。
記者瞭解到,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興通訊”)、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格通信”)、廣東通宇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宇通訊”)等一批A股上市公司積極參與衛星互聯網生態建設。
通宇通訊的衛星通信產品覆蓋“星—地—端”三大應用場景,已形成包括地面站終端、衛星通信載荷及衛星通信終端應用等三大類產品。公司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2024年,公司衛星通信業務全年收入突破4000萬元。隨着國家加速衛星互聯網組網進程,公司憑藉在衛星通信領域的深厚積累和全面佈局,預計未來3年將在該領域保持競爭優勢,深度參與國家衛星互聯網建設,推動業務增長。”
中興通訊佈局手機直連衛星、寬帶衛星服務、星地融合等前沿技術研發,與合作伙伴一起推進衛星互聯網的建設。目前,公司已具備衛星通信系統組網的規劃、設計能力,可提供空間段載荷、地面段設備和網絡以及終端等衛星互聯網端到端通信相關設備。公司相關負責人近日在交易所互動平臺表示:“已經積極佈局激光通信領域,聚焦星地、星間激光通信等核心場景,與國內主要衛星互聯網客戶深度合作,構建天地一體高速通信新生態。”
海格通信深度參與天通衛星通信系統與國家衛星互聯網重大工程,公司的天通手持終端、射頻和功放芯片已規模化應用,衛星互聯網終端、SOC芯片及模組已形成應用產品。公司方面表示,公司自主研發的空天地一體低空通信網絡產品,以通導多體制融合爲特色,以芯片化、模塊化爲核心技術優勢,面向無人機和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低空飛行器不同的飛行條件和安全保障要求,爲用戶構建通信保障解決方案。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餘豐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衛星互聯網建設的加快,不僅擴展了網絡覆蓋範圍,還提高了數據傳輸的速度和穩定性,將更好地支持智能城市、自動駕駛汽車、遠程醫療等多種應用場景的發展;此外,還將極大地推動邊遠地區教育、醫療服務發展。